巴中兩河口鎮龍頭寨村:錯季水果產業奏響鄉村振興曲

![]() |
採摘青脆李的果農。通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
7月26日,兩河口鎮龍頭寨村李子園裡滿園蔥翠,一顆顆飽滿的李子挂滿枝頭,很是誘人,採摘青脆李的游客和客商三五成群穿梭於果林間,通江縣宏森農林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尚衷仕在李園裡忙碌著招呼游客體驗採摘。
有著“紅軍入川第一鎮”之稱的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兩河口鎮地處秦巴山區腹地,距縣城90公裡,是川陝兩省巴中、達州、漢中三市交界處。海拔1200余米的龍頭寨村則是兩河口鎮的一個典型“雲端村”。
龍頭寨村山高坡陡、高海拔、喀斯特地貌,如何將區位劣勢變成優勢?在兩河口鎮黨委書記肖裕孟看來,因地制宜,發展錯季產業,增加百姓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經過科學論証,龍頭寨村溫差大,光照充足,發展李子產業,有比較優勢。況且,當地的李子還比市場上其它李子大約晚2個多月出產,銷路和產值更優。老百姓一致贊同發展李子產業,錯季上市。
為此,龍頭寨村“兩委”請來專家對地理位置、土壤、土質、氣候等方面數據進行多方論証,招商引進通江縣宏森農林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發展種植了晚秋脆李、青脆李、脆紅李、半邊紅等李子系列品種。
當山下的脆李銷售接近尾聲時,龍頭寨村的脆李才開始採摘。“這裡因地勢高,要比山下的脆李晚一季上市,時間差帶來了更好的效益。”通江縣宏森農林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尚衷仕說,公司根據“地域相近、地形相似、氣候相宜、村居相鄰”的方式,李子產業已向周邊的木諾槽村、柏林包村等6個高海拔行政村輻射,目前共種植了8000余畝李子,昔日荒山、撂荒荒地等變成今朝的“聚寶盆”。
“採摘期從7月底要一直持續到9月底。”尚衷仕說,目前正是青脆李成熟的時節,採摘的姑娘小伙子天天圍繞在李樹邊忙碌,一顆顆清脆的果實帶著霧氣被放進果籃裡,又被分揀包裝后,快速發往重慶、西安、漢中、廣安、巴中等地。
“從這裡一直到山的另一邊都是青脆李。”尚衷仕指著對面山上的脆李園說,這裡種植的脆李品種大多來自阿壩州茂縣,果子飽滿圓潤,皮薄肉厚,一口下去果汁四濺,口味甘甜爽脆,個頭大。今年李子園預計產量達150萬斤。
在裝車區,一輛外地牌照的越野車正在裝剛採摘的脆李,車主是重慶的李先生。“親戚朋友都喜歡吃這兒的李子。”李先生說,他專門開車趕來裝運幾百斤脆李,這次回重慶送給親戚朋友嘗嘗鮮。
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也實現了就近就業。62歲的龍頭寨村1社村民楊才儒說,他一家3口去年通過在李子產業園裡務工,共收入了40000元。65歲的村民鄧友義通過在產業園裡鋤草、施肥等,實現了“靈活就業”,一年收入達10000余元。
產業找得准,鄉村振興有底氣,錯季水果產業為龍頭寨村奏響鄉村振興曲。如何通過產業來實現鄉村振興,是龍頭寨村一直推敲的課題。近年來,村裡探索了“黨支部+公司+專合社+果農”模式,劈源頭、抓配套、建機制,探索“多條腿走路”,發展林下立體經濟,豐富村民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適應貧困山區發展的新路子。(程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