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漢服設計師鄧力:首次接觸漢服就做起“掌櫃夢”

2022年01月17日09:25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漢服設計師鄧力:在成都,同袍都敢做“掌櫃夢”

  鄧力給自己選了一套深藍色綢緞漢服:明制貼裡,加了窄護領和百褶裙。他坐著地鐵、穿過馬路,和陌生人擦肩,然后走進咖啡館與我們見面,沒有被圍觀,也沒有被投射異樣的目光。

  鄧力半開玩笑地對我們說,“現在穿漢服出來,都沒多少人看我了。”事實上,他從心底為漢服“出圈”而高興。這些年來,從漢服文化“圍觀者”到漢服同袍,再到漢服行業創業者,在鄧力看來,傳統的漢服早已有了新的展示窗口,並逐步在年輕人的生活裡煥發新的生機。

  鄧力是土生土長的四川成都人,也是成都原創漢服品牌濯錦閣創始人兼設計師。他說,成都有一種魔力,讓漢服同袍都敢於去實現自己的“掌櫃夢”。而他的“掌櫃夢”就是在三年前開始生根發芽的。

  首次接觸漢服就做起“掌櫃夢”

  漢服圈中,同袍常把漢服品牌主理人稱為“掌櫃”。

  “目前國內還沒有漢服設計專業,包括重回漢唐、明華堂、如夢霓裳、瞳菀在內的知名漢服品牌在創業初期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他們可以,我當然也可以。”早在第一次接觸漢服時,鄧力就決定要做自己的漢服。

  不僅如此,成都包容的文化氛圍和高頻的漢服文化活動,也在激勵鄧力去實現自己的“掌櫃夢”。

  “以前,成都漢服活動單場參與人數至少能達到800人。”鄧力坦言,越來越多的成都人逐漸喜歡上漢服,有很多人開始穿著漢服走上街頭。漢服活動在促進普及率增長的同時,為漢服商家們帶來了更多展示品牌的機會,也帶來了經濟收益。

  作為一名資深漢服同袍,鄧力參與了漢服文化的復興,也見証了成都一步步登上“中國漢服第一城”的努力。據統計,成都漢服商家數量、漢服銷量、漢服產業總產值、漢服同袍數量目前均位列中國第一。

  在鄧力看來,成都注定成為復興漢服文化的沃土,要爭當“中國漢服第一城”。不僅是漢服文化,這裡還滋養著電競、二次元、潮玩和古著等諸多亞文化的發展,這些又與漢服文化碰撞到一起。“現代漢服”這一概念在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還有了“漢洋折中”“漢元素”等諸多分支。

  成都漢服商家主動擁抱市場

  2018年起,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被確定為“中國華服日”。這一年,漢服商家數量激增,全國漢服商家超過800家,數量最多的成都達66家。

  鄧力知道,他的“掌櫃夢”要實現了。在圈內友人的支持下,時年32歲的鄧力創立濯錦閣並擔任設計師,產品主打織錦類明制漢服。除了時下最流行的錦衣衛制服“飛魚服”外,濯錦閣曾以一款薄紗立領斜襟長衫紅遍全網。

  不同於西式服裝,漢服採用平面裁剪,紋樣、形制、配飾既有據可依,又給了設計者極大的發揮空間,這既是漢服設計的魅力之處,也是制約漢服發展的重要原因。早年間,由於單次採購量小、工藝要求高、布料用量大,成都范圍內幾乎沒有工廠願意接單。

  可是,在濯錦閣創立前的市場調研過程中,鄧力驚訝地發現,成都服裝工廠竟開始學習漢服的走線、裁剪,主動擁抱漢服市場。

  成都區域內,繡花廠也紛紛升級設備、招募員工,成都有了完整的漢服產業鏈,漢婚工作室、漢服文創書店、漢服妝造、漢服模特經濟、漢服攝影等相關產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文殊坊、天府廣場、春熙路成為漢服實體店聚集地。漢服產業的發展還推動了傳統工藝復蘇,蜀錦、蜀繡走上革新之路,與此同時,傳統技藝又促進了漢服產業的優化升級,成都漢服產業鏈逐漸趨於完善。

  如果漢服養不起我,那我養漢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內漢服市場出現萎縮,一些漢服品牌和工廠難以為繼。

  “比起漢服產業的商業價值,我的‘掌櫃夢’更珍貴。”在家人的支持下,鄧力選擇回到職場一邊工作,一邊繼續著濯錦閣的日常運營。他表示,濯錦閣有長期合作的工廠,對品牌的風格非常熟悉。因為日常事務不算多,所以兼顧這兩件事沒有想象中麻煩。

  當漢服養不起他的時候,他開始養漢服。蟄伏,是為了擁有厚積薄發的力量,漢服文化復興並未停止。2021年8月26日,成都漢服產學研創新發展聯盟發起籌備大會暨2021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漢服文化活動新聞發布會舉行,隨后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精彩漢服文化活動。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各地均開始舉行傳統文化活動,以漢服+文旅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鄧力認為,近年來倡導創新、創意為主導的“新經濟”,漢服及漢服產業更能凸顯其優勢。漢服及漢服產業發展所帶來的裨益已不僅限於直接的經濟效應,還將推動文化發展。

  “成都需要更多的東西展現數千年蜀文化。”這是關於成都與漢服,鄧力最期待的一件事。尋找區域文化與漢服元素連結的更多可能性,不僅宣揚和傳播了漢服文化,還從細節之處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實現區域經濟與傳統文化的聯動發展。漢服,將成為天府文化的一種表達,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勢必對經濟發展硬實力產生影響。

  漢服,已不能說是一種小眾文化,它的飛速發展彰示著文化產業日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封面新聞記者 鄒阿江)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