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新作為 新擔當 新氣象 成都錦江區晒出幸福成績單

朱虹
2021年10月29日14:4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成都錦江區。錦江外宣供圖
成都錦江區。錦江外宣供圖

五年風雨兼程,前進的步履鏗鏘﹔五年真抓實干,收獲的碩果累累。

五年光陰,駐足回眸,成都錦江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歷程令人鼓舞: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從834.6億元增至1260億元﹔改革攻堅深入推進,“僅跑一次”放管服改革獲評“中國改革十大年度案例”,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獲評“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保持在69%以上……

五年時間,錦江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畫卷,起筆不凡、落畫精彩。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出發。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10月28日,中國共產黨成都市錦江區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研究部署今后五年錦江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和工作舉措。期待下一個五年,錦江區勁風激揚,再續華章!

促轉型 產業發展能級持續提升

綠草茵茵,溪水潺潺,花、木、林、湖、水、草構成了一幅絕美畫卷的白鷺灣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是成都市民近郊游打卡休閑的最佳去處。與這片湖光山色共生的,是一旁以綠色經濟、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為主,承接著新經濟發展前瞻性部署的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

在同一片土地上,兩種截然不同的產業形態以同一種欣欣向榮的姿態並存,見証著歷史與現代的交匯、傳統與創新的融合。

從單一發展到集群前行,產業結構的調整,映射出的既是錦江區發展的自信,更是經濟強勁涌動迸發的生機。

作為成都繁華與現代化的代表、區域經濟的中樞之地,錦江區匯集了大量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但卻面臨轄區面積小、發展空間受限的難題,因此,對產業轉型發展的探索從未停歇。

探索的路上,作為成都老牌商貿繁華區,在不斷攀升中,錦江區找尋到新的歷史方位——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引領區建設為抓手,千方百計促消費升級,以“推門就是美好生活”為目標,凝心聚力推動錦江區傳統商貿向現代商貿提質轉型。

如何轉型,怎樣提質?五年來,錦江區發揮商業領先優勢,著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引領區建設,全力推動春熙路商圈提檔升級,串聯攀成鋼、東村、交子商圈協同聯動發展﹔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引進各類首店379家、居全市首位,聚集國際一線品牌74個、國際知名品牌643個,培育全球、亞洲、全國銷售冠軍52家,品牌集聚度和旗艦店數量全國領先……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4.6億元、連續17年全市第一,在仲量聯行發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心城區商業發展指數中位列全國第三。

一次次起跳,一次次蛻變,錦江區產業體系逐漸向“1+3+3”(即以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為主牽引主方向,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新興金融業、數字傳媒業三大主導產業,都市工業、都市文旅業、都市醫養業三大特色產業)轉型,筑牢了錦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數據無言,體現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發展指數:五年來,依托白鷺灣數字總部港等百億級“龍頭”項目牽引作用,錦江區內聚集高新技術企業104家,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595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6.3%,預計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從834.6億元增至126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58.3億元增至89.2億元,2018—2021年連續四年入選“賽迪全國百強區”,產業實力和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優形態 城市功能持續彰顯

在錦江,休閑、游玩、購物或者享受美食,可以去春熙路、IFS、遠洋太古裡﹔徜徉街頭,“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小游園的方寸之美潤物無聲,悄然改變著城市的精神面貌,也讓濃濃的幸福感滿溢在人們心間。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市民的內心感受理應成為城市發展的尺度。”錦江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市的首善之區、先發區域,如今的錦江,不單純以發展速度和宏大敘事論英雄,更要以城市宜居品質和人文尺度論成敗。

城市功能怎樣完善?城市品位如何彰顯?錦江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加速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實現拆遷騰地10394畝,實施舊改棚改項目22個,完成老舊院落改造368個,精心打造華興街等特色街區29個,镋鈀街入選“全球最酷50城市街區”,德必川報易園等成為有機更新典范。

推動三聖花鄉加快轉型升級——從“江家菜地”到“江家藝苑”,曾經的鄉村菜地搖身一變,成了都市公園,依托“時尚、藝術、文化”的園區整體定位,不僅打造了親子類藝術體驗、科普教育為載體的K12主題樂園,還有景觀農田、花海、湖泊、林盤等依托生態本底而造的景點。隨著全域推進公園城市建設,錦江區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作為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重要一環,堅持生態與發展共贏,“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並非只是一句口號,而是體現在錦江區的決策中、實踐中。

五年來,讓水更清,錦江區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河長制“六大任務”、黑臭水體治理、重拳治水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錦江、沙河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通過推進科技治霾,建成空氣微站等,提升空氣質量﹔強力推進全域增綠,織密公園、綠道、小游園、微綠地等城市生態綠網,提高城市宜居度和舒適性,五年來累計建成三級綠道192公裡、小游園微綠地58處,綠化覆蓋率達47.2%,獲評“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隨著城市更新的提速,錦江區城市顏值持續刷新。注重面子也注重裡子,錦江區還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承載力與吸引力。

惠民生 群眾幸福感持續提升

成都錦江區有先發的優勢,也有成長的“煩惱”——轄區面積小、人口密度高、建筑年代久、城市形態更新慢,交通擁堵、停車困難……老問題與新挑戰疊加出現。

幾乎所有的問題和矛盾都傳遞、夯壓到了社會基層,考驗著基層治理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能否滿足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施政者的必答題,是錦江區繞不開的責任。

基層治理,當先發力何處?錦江區提出以實現“推門就是美好生活”為目標,促進老城區煥發新活力、提升城區功能品質和競爭力、回應市民美好生活需要。五年來,通過深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構建“1+5+1”基層治理制度體系,錦江區基層治理實現“多點開花”。

從人來人往的東大街,轉入通往五福橋社區成都(伽地)社區音樂廳的小徑,車來人往的嘈雜仿佛都被隔絕在另一個世界。走進音樂廳,挑高大廳氣勢恢宏,經專業聲學設計,配備標准舞台,三角鋼琴、數字化燈光音頻控制系統、投影系統一應俱全。這是國內首個社區音樂廳,通過採取政企公益合作模式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成為了錦江區社區文化治理的樣板之一。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喜樹路社區也不遺余力。“小到不能走、老到九十九,今后看醫生、遛娃、運動、創業……到喜樹路社區,一站全解決!”一段通俗易懂的文字道出了喜樹路社區綜合體的“全能”。這裡是錦江區首個“全齡友好公園社區”,也是對錦江區美好生活的生動注解。該社區還獲評“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基層“微治理”,彰顯的服務“大民生”。何為民生,民生何為?一座城市發展得如何,衣食住行“民生實事”是每個普通人對於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錦江區一件一件辦好民生實事。

用心用情改善民生,錦江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高質高效推進民生項目169個,成為民政領域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試點。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全力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五年來,新增城鎮就業8.2萬人,202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5.5萬元﹔學有優教,推進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新建中小學、幼兒園45所,在全國率先創建“五育並舉”人才培養實驗示范區﹔創新推進網格化城市醫聯體全國試點工作,獲評“全國健康促進區”“國家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基地”﹔創新探索養老領域“一次認証、一認多証、一卡通付、一網通辦”便民機制改革試點。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