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科普甲骨文”,帶讀者重回西南聯大“識字”課堂

107歲馬識途攜新作歸來

2021年10月11日07:2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107 歲馬識途攜新作歸來

馬老在台歷上做的甲骨文研究筆記。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姍姍 攝

10月3日一大早,一本帶著油墨香的書擺在了107歲文壇大家馬識途的案頭。他輕輕捧起、翻開,拿著放大鏡一行行閱過……這本書正是馬老宣布封筆后,憑借超強記憶力,日積月累記錄在台歷上,而最終成就的甲骨文研究著作《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

出版社歷時7個月打磨,首批樣書新鮮出爐。第一本,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親自送到了馬老家中。馬老女兒馬萬梅說:“拿到書,馬老很高興!”

記者也有幸成為這部重量級出版物的首批讀者,為大家提前揭曉定版封面和全書亮點。

台歷上寫寫畫畫4年 百歲拾遺80年前課堂精髓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該書最終的定版封面,由典雅的灰色和珍藏於國博的龜甲剪影構成,彰顯著歷史的厚度與文化的溫度,同時,也讓讀者於第一時間感受到甲骨文的神秘與精深。

近年來,馬老一直在關注甲骨文的研究。自2017年起,記者每年去探望他時,總能看到他在家裡的台歷上寫寫畫畫。細細翻看和交流方得知,原來這都是馬老寫下的關於甲骨文的研究筆記。

他說:“我在西南聯大求學時,攻讀的是語言文字專業,聽唐蘭、聞一多的課,做了很多筆記。其中,近現代著名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唐蘭給我們上說文解字課,講金文、甲骨文,非常精彩,他們都不寫講義的,但我都記下來了。”遺憾的是,因為馬老曾從事地下工作,那些珍貴的筆記不得不銷毀,但他卻自信地表示:“它們都在我的腦子裡!”於是,從2017年開始,馬老就根據記憶整理筆記,“隨時隨地,想到什麼,都立刻記錄下來。”

2019年10月,馬老再一次告訴記者:“我想寫一本書,關於中國現在的文字和過去的文字,用現在的文字來追溯字源。”當時,馬老還擔心能不能成稿,對能否出版更是沒底,但他仍然筆耕不輟,一心希望為甲骨文普及貢獻一己之力。

很快,四川人民出版社得到了馬老信任,馬老將“西南聯大古文字拾遺”(最初的名字)手稿交予他們出版。

此前,四川日報全媒體曾獨家報道,馬老親筆寫下的珍貴筆記不僅僅是他在西南聯大學習甲骨文的課堂回憶錄,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史、學結合的著作。馬老憑借記憶再現了羅常培、唐蘭、朱德熙、王力等先生講授的古文字學,尤其是唐蘭先生的甲骨文研究精髓,同時記錄了他當年對部分甲骨文做的研究,以及現在他對甲骨文做的形訓注解。

那麼,最終躍然紙上的,將是一個怎樣的甲骨文世界?

大師致敬大師上中下三卷深入淺出

拿到書后,記者第一時間翻閱了這部著作。扉頁,印著“謹以此書獻給西南聯大及羅常培、唐蘭、聞一多、王力、陳夢家等大師們”,正如馬老所言:“冷藏多年的甲骨文筆記終於面世了,這或許可算是對80年前西南聯大諸位大師諄諄教誨的厚愛所交的一份遲到的作業吧。”

最終定稿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為“西南聯大課堂拾趣”,第一篇《開課問“東西”》寫的就是唐蘭教授的課,馬老寫道:“1943年9月,我作為西南聯大中文系的學生選修語言文字學專業課程。第一課來開講的是中國語言文字學的泰斗人物——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唐蘭……他不說什麼,就在黑板上用粉筆寫字,像是一副對聯的下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然后又在黑板上畫上兩個我們都不認識的字……”這兩個奇奇怪怪像符號又像亂畫的字,正是甲骨文“東西”,那是馬老第一次接觸到甲骨文。

在這一卷,馬老還回憶了“中國”“人”“和”這些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甲骨文﹔回憶了刻骨銘心的“最后一課”﹔回憶了羅常培、唐蘭、聞一多、王力、陳夢家等文化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在山河淪陷、刀光炮火中,堅守三尺講台,守護文化如故。

中卷為“馬識途古文字拾憶”,這部分包括《就從“一”字說起》《威武的“王”字之屬》《逼真的“女”字旁的形聲字》等。馬老不僅將唐蘭先生等對甲骨文的研究觀點和成果都記錄了下來,而且自己也作了相應的研究和訓字補充。但馬老非常謙虛,他不止一次強調,這本書不是純學術書,也沒有太高深的理論,而是供大家平時消遣的時候讀讀的大眾普及讀物。“我雄心勃勃,卻志大才疏、年老體衰,已無法實現這個我心向往之的‘科普甲骨文’的項目……對西南聯大課程上大師講授的古文字的回憶與對古文字的說解,也許是我這老人所能做的最后一件功德吧。請大家斧正。”

下卷為“馬識途說文解字”,馬老解析了包括“人”“大”“太”“立”“天”“文”“周”等近30個常用漢字的甲骨文的書寫和象形意義,生動形象,妙趣橫生。

今日正式付印將在天府書展重磅發布

《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將於今日(10月11日)正式付印,新書會作為四川出版的重點圖書亮相於即將開幕的2021天府書展。

為不負馬老所托,四川人民出版社上下為該書傾盡心力,為的就是保持馬老原稿的歷史感、文化味、普及性。社長黃立新透露,為了讓馬老手書的甲骨文等古文字更立體,他們先后兩次專門請了相關專家進行了書法撰寫,“最大限度展現漢字之美,最終做到讓馬老滿意為止。”黃立新感嘆,在這次的出版過程中,馬老所表現出來的大家風范令人驚嘆,“他是革命家、文學家,還是書法家,他對金文、篆書尤其是隸書非常精通,返身撿拾起自己的甲骨文研究,具有專業優勢。書中所呈現的內容,各種文字相互激蕩,顯示出他在古文字研究領域淵博的學問。”

聲音

鐵凝、李敬澤、阿來等閱后感慨良多

不只是說文解字還是時代的文化記憶

在該書出版之際,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省作協主席阿來,在提前閱讀了該書電子版后,有感而發,特別撰寫了推薦語,字裡行間無一不流露出對馬老的敬仰。

鐵凝寫道:“這部《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見証了馬老對漢字及其承載的博大傳統經久不磨的摯愛深情,更見証著一位革命作家如金如石、堅不可移的文化自信。”

李敬澤寫道:“馬老不老,他一直是在西南聯大課堂上‘識字’的那個學生。那時他已是一位中共地下黨員,革命的青春與古老的文化心心相印,留下了這部筆記,也為壯闊的中國革命留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傳奇。”

阿來是最早鼓勵馬老將筆記結集成書的人,也是這本書從無到有、從筆記到《筆記》的見証者。今年3月3日,阿來在探望馬老時翻看了馬老寫在台歷上的手稿,他指著一個“巴”字對記者說:“你看,《說文解字》裡有‘巴,虫也’。大蛇昂首而起所欲吞之形為巴之范式。馬老解釋得好清楚,寫得多形象!”阿來對該書很是期待,他曾直言:“這將是馬老獻給學術界的一份厚禮!”

聽聞《筆記》即將出版,阿來很激動,他寫道:“105歲,《夜譚續記》出版時,他說封筆了。我說怕是封不了。果然,107歲的馬老又出新書了。因為青春的記憶像火燃燒。地下工作,革命是他的青春。西南聯大,甲骨文也是他的青春。這本書好,不只是說文解字,還是一個時代的文化記憶。美好回憶,從文字源頭,從形義之間,從容展現。”(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姍姍 成博)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