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九月“民俗日歷”:涼風迎白露 莫負中秋好時節

2021年09月01日09:23 |
小字號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進入公歷9月,漸漸轉涼的天氣似乎在提醒著人們,涼爽的秋日已經近在眼前了。9月7日,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來臨,意味著天氣真正變涼了起來。老人們常說:“立秋不是秋,天涼白露后”,也正是驗証了這個道理。

同秋高氣爽的好天氣一同到來的,還有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寄托了國人對於“團圓”的美好願望,從上古時代流傳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沉澱。

氣溫漸涼,暑熱退去,一年中氣候舒適的秋日已經到來,也進入了庄稼成熟的季節。俗話說“秋補冬藏”,不妨趁著秋日來臨,把握住這個進補的好時節吧。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9月7日白露(農歷八月初一)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詩經》中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古詩中,就能感受到該節氣的詩意之美、自然之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是:“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后十五日(平氣法劃分的節氣)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從中可以看出,白露是一個轉折,伴隨這個節氣的腳步,天氣將逐漸轉涼。

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分別是:“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饈。”所講述的意思是,當此時節,鴻和雁開始列隊從北向南飛,燕子等候鳥開始集體朝南遷徙,尋找過冬的樂土,百鳥開始儲蓄干果以備過冬。

從“白露”這一詞中也可知,這個節氣注定與露水相關,於是在此日“收清露”成為了民間的習俗,也頗具儀式感。古籍有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古人相信該節氣的露水有特別的功效,並且不同植物上的清露,具有不同效果,如養顏、明目、治病等等。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9月21日中秋(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據民俗專家劉孝昌介紹,早在古籍《周禮》中就出現了“中秋”一詞,直到唐代初年,中秋才正式作為節日出現,《唐書·太宗記》中明確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宋代,中秋開始盛行,北宋太宗年間,始定於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以祭拜月亮為主,都要焚香拜月,祈求月神保佑,后代延續。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主要節日。”劉孝昌說。

在古代的不少文學作品中,也能看到對於舊時中秋習俗的描寫。如宋代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代的古籍《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從古至今,中秋節的習俗源遠流長,且各式各樣,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在老成都人劉孝昌的記憶中,成都中秋風俗甚為盛行。“自明清以來,成都人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城鄉都要打糍粑、殺鴨子、吃月餅,或到府南河泛舟賞月。遺憾的是,成都中秋之夜常不見月光,因此人們常說月光菩薩‘躲生’去了。”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9月23日秋分(農歷八月十七)

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八月中,解見秋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古籍《春秋繁露》有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除了指晝夜平分外,“分”還有一層意思,意為平分了秋季。

在古人的傳統四季劃分方法中,“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節氣“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於是,秋分也有著“平分秋色”的意思。

從日期上來看,節氣秋分與中秋節的時間相近,因此習俗也大多相似。據史書記載,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而節日中秋,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隨著時間的演變,“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正如《禮記》中所雲:“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公歷9月一到,高遠明朗、氣候涼爽宜人的仲秋之時也隨之來臨。把握時間,盡情享受秋日的風光吧。(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

來源:華西都市報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