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揭秘瀘州高鐵站三大“硬核”設計 讓出行更便捷

2021年06月29日17:54 | 來源:瀘州新聞網
小字號

從2020年3月動工到2021年6月28日投用,瀘州高鐵站歷時16個月,在龍馬潭區拔地而起,將瀘州人的“高鐵夢”一層層構筑成現實。

瀘州高鐵站候車區。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

瀘州站究竟藏著哪些秘密,為何功能如此強大?一起來揭秘這些“硬核”設計。

“硬核”設計一 共站

優點:讓群眾實現一站式出行

2017年12月,瀘州城北高鐵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與站房綜合體設計方案專家評審會在瀘州召開,明確瀘州站的設計要適用於川南城際鐵路(現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和渝昆高鐵共站。

“‘共站’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兩條高鐵共用一個車站,這就方便了市民出行。市民不需要考慮今天我去成都要在這個車站乘車,明天我去重慶要在那個車站乘車。”瀘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智說。

基於此,2018年9月,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引入瀘州的方案調整一類變更設計獲得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復,意味著綿瀘高鐵進入瀘州的線路由“東進”改為“西進”。改線后,瀘州站的建設按照5台12線布置。其中,綿瀘高鐵2台4線,渝昆高鐵3台7線,並預留了瀘遵高鐵1線。

值得注意的是,瀘州站採用“共站”設計后,建設上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理念,共分兩期完成:一期工程面積4萬平方米,包括高架站房和北側式站房﹔而在南側,預留了二期南站房,面積2萬平方米,為渝昆高鐵和瀘遵高鐵預留了接入條件。

“這樣的設計保証了至少在未來10年到20年,瀘州不會另外選址再建高鐵站,市民能實現一站式無縫換乘。”李智說,今后,在瀘州中心城區隻有這一座高鐵站,不會因為新接入高鐵再進行施工,對城市發展造成影響。

“硬核”設計二 雙高架

優點: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

遠望瀘州站,站房和軌道下方留出一層空間,多根高架站台承重墩柱整齊排列,托起站房。看上去,高鐵站以中空形式跨越站內的站台和軌道,這就是瀘州站站房和軌道“雙高架”的設計,有效節約了高鐵站的橫向平面空間。

“下層空間,用來規劃城市交通,把社會停車場、公交車場、出租車場全部布置在高架區域下、軌道下,群眾出行可實現多種交通方式零距離換乘。”李智說,瀘州站按照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打造,“雙高架”的設計屬於第四代高鐵站的先進理念,居於全國領先水平,其核心目的是便於市民出行,將高鐵、出租車、社會車輛、大巴車、公交車等交通方式立體式布置在站房內,形成完整的公共交通系統。“最直觀、最形象的比喻是讓市民進站出站‘晒不到太陽、淋不了雨’,軌道交通和道路運輸真正實現無縫銜接”。

根據規劃,瀘州站高架站房下將設置社會、網約車停車場,能提供車位1000多個﹔還有公交車始發站場、長途車配載點以及公交出租充電場。

著眼未來,站在整個交通換乘體系規劃的高度,瀘州站“雙高架”的設計做到了科學組織交通,各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方便市民出行。

“硬核”設計三 道路下穿

優點:暢通周邊區域道路交通

與瀘州站同步建設的,還有周邊的市政道路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即高鐵站東西兩側)同步建設了32米寬的春雨路和齊寧路(原搖翔路)下穿高鐵軌道,目前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基本收尾,已具備通行條件。

瀘州站周邊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分期實施,其中一期項目由齊寧路、搖翔路等8條路、2個匝道、1個下穿,共11個節點組成,項目全長約4.6公裡。

筆直的齊寧路和春雨路,連接九獅路和雲翔路,拼成“井”字型交叉互通,將瀘州站包圍其中,成為進出瀘州站的主要通道。兩條市政干道經匝道下穿高架站房,在站房下形成暢通的城市交通干道,市民進入站房后可由地下通廊乘電梯進入瀘州站大廳。

“高鐵建成通車后,原則上不能再新建上跨和下穿的道路,這樣就會造成高鐵站周邊道路交通的擁堵和擁擠。而瀘州站規劃設計時,布置了齊寧路和春雨路兩條城市下穿干道,與高鐵站同步建設,避免了高鐵建成后不能再修下穿市政通道的問題,也不會因為高鐵站的建設阻礙整個區域城市的發展和連通,保障了城市的市政交通和道路交通的順暢。”李智說。

下穿道路承擔著疏解瀘州站人流、車流的重要作用,消除了高鐵站和城區之間的交通隔閡,更方便了群眾出行。(川江都市報記者 李倩)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