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邁入“雙高鐵時代” 與自貢瀘州半小時通達

9時34分,內江自貢共用首發列車G8786駛出內江東站
內江東站
內江東站候車大廳
高鐵首發留影
與和諧號“同框”
6月28日9時19分,D1758首班列車從瀘州站出發,與此同時,內江自貢共用首發列車G8786從自貢出發,標志著綿瀘高鐵內自瀘段正式開通運營,內江在全省各地市(州)中率先邁入“雙高鐵時代”。
“雙高鐵時代”意味著什麼?
內江是成都、重慶的幾何中點,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稱。
69年前的7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在內江東站舉行了盛大的通車典禮﹔6年前的12月26日,西南地區第一條高鐵——成渝高鐵正式開通,內江成功邁入“高鐵時代”。這兩條鐵路有力奠定了“成渝之心”內江的交通樞紐地位,對內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6月28日,隨著綿瀘高鐵內自瀘段正式開通,內江再添一條高鐵。
綿瀘高鐵內自瀘段位於四川省南部地區,北起內江市成渝城際鐵路內江北站,向南經市中區進入自貢市境內,再經富順縣進入瀘州市境內,運營裡程128公裡,設內江北(既有)、內江東、白馬北、自貢、富順、瀘縣、瀘州7座車站,運營時速250公裡。
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北接成渝高鐵,南連渝昆高鐵,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通后,自貢、瀘州兩地將全面融入全國高鐵網,內江與川南各市形成半小時經濟圈,這將更加有力鞏固內江地處成渝幾何中心的交通區位優勢,在內江交通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雙高鐵時代”該做什麼?
從成渝鐵路到成渝高鐵,從成渝高鐵到綿瀘高鐵內自瀘段,交通規劃布局無時無刻彰顯著內江作為“成渝之心”的區域地位。
目前,內江已經建成、正在建設以及規劃建設的鐵路共有11條,其中已建鐵路7條,在建鐵路2條,規劃鐵路2條。已建、在建和規劃建設的高速公路有13條。“11+13”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在形成,公路網密度居全省第一,縣縣通高速,縣縣通高鐵的目標也即將實現。
迎接“雙高鐵時代”,我們能做什麼?
在5月底召開的內江市級領導干部和縣處級主要負責同志讀書班上,市委主要領導拋出的“九個重大課題”,為“雙高鐵時代”到來后的工作定下了主基調。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高鐵的“提速”,為內江將交通優勢轉換為通道經濟奠定基礎。
以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建設活力城市為例,高鐵將把沿線節點城市拉進更大的市場,也讓國家中心城市的資源得以外溢,對內江而言,高鐵有利於開展人才柔性引進和承接產業轉移,將助力內江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市和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同時,進入“雙高鐵”時代,內江還有望進一步發展生鮮配送、數字經濟等講究“效率”和“流動”的相關產業,利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聚集的優勢布局一批未來新興產業。(內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