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優化末端處置,推動各環節有效銜接——

按類施策 提升回收利用效率(講述·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下))

本報記者  田  泓  巨雲鵬  劉新吾  王永戰
2021年04月26日06: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大清早,來自成都市錦江區的司機馮萬發開著廚余垃圾清運車,將載滿廚余垃圾的車子開到垃圾處理點,“公司與政府簽了協議,負責垃圾轉運。每天晚上收集廚余垃圾,裝滿車,停放在公司,第二天清晨送到集中處理點。”馮萬發說。

廠區師傅接過話茬,“我們引入了新技術,利用生物菌對廚余垃圾進行發酵,並脫水脫渣,實現了無害化處理。”

推進垃圾分類從投放、收集到收運、處置的有效銜接,已成為各地建設高效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重要抓手。如何處理分好類的垃圾?如何提高資源化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各地都在積極探索……

分類處置,提高處理效率

在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記者看到,各類垃圾從中轉站送來后,根據分類不同,會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或焚燒發電、或發酵煉油、或再生利用。

上海環境集團運管公司老港分公司總經理朱四六介紹:“3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望無際的灘涂,長期承擔生活垃圾填埋任務。”現在,這裡經過數年升級、改造和擴建,不僅薰衣草遍布,還建成了以“印象老港”生態環保為主題約15萬平方米的生態苑。

“推行垃圾分類給末端處置帶來的變化是顯著的,分類后的干垃圾熱值大幅提高,每噸垃圾發電量增加。”朱四六說。濕垃圾分出去之后,需要焚燒的部分含水率明顯降低,也減輕了污水處理負荷。干垃圾分離出來投入焚燒后,能盡早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城市垃圾經過處理,變成電、天然氣、生物柴油等資源,又回到人們的生活中,形成‘垃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內循環。”重慶市洛磧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相關負責人說。

科技引領,加強資源化利用

“處理濕垃圾,整體工藝路線可以概括為‘餐飲垃圾濕式厭氧消化+廚余垃圾干式厭氧消化+沼渣干化+沼氣發電’。”上海城投環境集團老港處置公司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副經理張偉濤告訴記者。

在預處理階段,對餐飲垃圾與廚余垃圾中的油脂進行最大限度地提取,經過加工后可制作成生物柴油。之后,採用干式厭氧發酵產沼氣技術,對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協同厭氧消化,生成更多的沼氣、少量的沼液和沼渣。“沼氣可用於鍋爐供熱、發電上網﹔沼液通過滲瀝液處理廠協同處理,沼渣脫水干化后進一步焚燒發電,還能開展應用於土壤改良劑、微生物菌劑等科研試驗,以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回收利用。”張偉濤說。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指出:“通過科技引領,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程度和因地制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重慶市環衛集團工程管理部經理王鍵說,基於川菜和火鍋重油、重鹽、重辣等特點,集團自主研發出符合重慶本地餐廚垃圾物料特性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提高餐廚垃圾利用效率。

共同參與,構建全流程鏈條

“垃圾分類處理和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地方住建、市容、環保、教育、交通、國土等各個部門。”杜歡政說,目前,我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利用的整個鏈條尚未建立起來,需要政府、市場、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比如,一些地區生活垃圾前端分類不夠完善,一些地區在垃圾清運環節存在“先分后混”的現象,這些都導致在末端處理時成本大大增加,削減了資源有效利用率。

對此,一些地方已出台政策,對垃圾處理全鏈條進行規范。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介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上海加強生活垃圾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最新的分類處理需求。

“要充分考慮各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才能形成社會共治的長效機制。”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所長劉建國說。

(柯雨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26日 06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