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小行”温暖服务 奔波者心有归处
“早出晚归,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里在路上,在这里给车充上电,再就近吃个饭,方便还很实惠。”网约车司机杨师傅笑着走进成龙路街道皇经楼社区的“锦小行·司机之家”。
这个让司机们称赞的“家”,正是成都市锦江区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实践成果。
精准对接需求,建设暖心服务阵地
地处三环路和中环路之间的皇经楼社区“锦小行·司机之家”,兼具联通2个国际机场和成都东站、南站的枢纽优势。2022年起,应司机们全时段充电、增设休憩空间等现实需求,社区党委牵头,联动区住建和交通局、总工会、人社局等单位,打造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的服务阵地,设置停车充电、洗车就餐、学习休闲3个服务区域,配齐了智能充电桩、高压水枪、AI智能终端和空调、饮水机、微波炉等设施设备。“我们还积极联动社区治理合伙人,探索‘公益+低偿+市场’运维模式,构建‘四全三专两定’服务体系,让司机师傅和他身边的人找到家的感觉。”皇经楼社区党委书记文静表示。
这里有全时段快捷充电、自助洗车、饮水热餐、AI就业咨询,由专人坐班提供车证年审、平价套餐、就业指导,定期开展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等生活性和政策法规宣讲、急救技能提升等个性化服务活动。“对我们来说,能够在跑车途中有这样一处停一停、放松一下、交流下的地方,就很好!”跑车9年的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表示,在休息时他还扫码完成了“锦小行”流动微网格员积分兑换登记,跑单路上发现问题,顺手就能为社区治理出力,年底1积分还可以兑换价值10元的红旗消费券。通过这种“以阵地聚资源、抓服务促治理”的方式,让奔波的“城市摆渡人”有了暖心港湾,更找到了融入城市、参与治理的渠道。
党建联建搭台,擦亮地域服务品牌
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路上,流动性强、组织联系弱,如何让这一群体找到归属感?三圣街道幸福社区的“锦小行·司机之家”实践探索“党建+文旅+民生”深度融合模式,聚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效能。
幸福社区“锦小行·司机之家”地处幸福梅林景区入口,是全市首个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的综合性司机服务驿站。“我们结合地域资源优势,以‘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为抓手,已吸纳120余名司机加入工会组织,挖掘3名流动党员成立‘幸福起航’临时党支部。”幸福社区党委书记张强介绍,为切实解决司机行途之困、补给之难、归属之惑等急难愁盼,社区党委牵头,联合成都网约车协会、景区商家、奥特迅新能源科技公司等多方力量,推出15元“幸福套餐”、“党群服务日”、“红色推介官”等活动项目,打造集充电、休憩、就餐、信息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暖心服务阵地,让司机们愿意来、喜欢来、还想来。同时,党员司机、工会会员组建起花乡宣传队,在车内放置景区简介折页,传播花乡文化,带动本地消费。
运行3个月来,通过“建立需求单—党组织接单—群团组织协办—服务对象反馈”的闭环机制,该阵地已服务司机1.2万余人次,解决诉求87件,满意度高达98%,日益成为党建引领暖“新”服务的金字招牌。
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锦小行”品牌的打造是锦江区统筹党建资源、回应新就业群体需求的重要实践。该区聚焦司机群体“流动性强、需求多元”的特点,通过“区委统筹协调、街道社区牵头落实、部门单位联动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服务阵地从“单点建设”向“全域覆盖”延伸,服务内容从“基础保障”向“精准赋能”升级。下一步,该区将持续深化“党建+治理+服务”融合模式,进一步挖掘流动党员骨干力量,完善需求收集、服务对接、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让更多“城市奔跑者”感受到锦江的温度与尊重,让“锦小行”真正成为他们心的归处、情的依托。(李建华、王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