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自助互助筑暖巢!成都龙泉驿区探索残疾人康复服务新路径

人民网 赵祖乐
2025年10月28日08:5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大家一起协作,把碗里的红豆放进小瓶内。大家齐心,把方块嵌入对应的空格……”秋日,阳光斑驳,成都市龙泉驿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的康复治疗室内暖意融融,残疾人朋友们围坐一起,跟随着社工杨婕开展趣味游戏。

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是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友通过分享康复经验、接受康复知识与技能培训,进而增强自我及家庭康复能力的专业服务形式,其核心任务聚焦“帮助残疾人重建独立生活能力”。

近年来,成都市龙泉驿区以构筑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重要抓手,率先打造首批省级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一基地两片区),以“增强残疾人自主康复和家庭康复能力”为服务导向,积极试点探索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模式,持续推动“15分钟康复服务圈”覆盖范围更全、服务触角更细。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服务成人智力障碍者130人次,开展心理疏导及个性化指导服务195人次。

8大服务场景落地

多维度促进残疾人生活技能提升

龙泉驿区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由区残联培育打造,成都康培助残公益服务中心承接运营。基地依托助残综合体的完善功能布局与专业服务资源,秉持开放融合理念,致力于打造残疾人“自己的家”,实现“项目自转”良性运转,切实增强残疾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位于西河街道胜利家园片区的龙泉驿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龙泉驿区残联供图

位于西河街道胜利家园片区的龙泉驿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龙泉驿区残联供图

走进位于西河街道的龙泉驿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西河街道胜利家园片区),技能训练室内一派忙碌景象:残疾人朋友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与同伴的互相帮助下,已能娴熟掌握汽车线束加工技能。这一辅助性就业项目,正是龙泉驿区残联依托当地优势汽车产业,精准引入的适合残疾人参与的就业帮扶项目。

50多岁的李大爷虽身患多重重度残疾,却已在这里生活工作4年,指尖翻飞间,熟练加工着汽车线束。除完成日常“工作”外,他还主动承担后勤、卫生等辅助任务,更热心帮助刚来的“新人”迅速融入环境,成为基地里的“暖心带头人”。

“我们的核心服务对象是智力障碍群体,对他们而言,生活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这也让我们的康复服务从‘医学视角’逐步转向‘社会视角’。”基地相关负责人李飞介绍道。

西河街道胜利家园片区的辅助性就业基地共两层楼,占地面积达2800平方米,设置10余个工作间。依托这一空间载体,基地精心规划咨询接待室、康复治疗室、心理疏导室、职业培训指导室等8个服务场景,全方位助力智力残疾人重建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基地还创新引入“辅助性就业岗位精准适配”“家庭康复指导延伸”等服务模式,为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搭建更多平台。

在李飞看来,“自助”与“互助”是基地服务的两大核心:“自助”即基地依托助残综合体丰富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场景,通过系统化训练帮助残疾人提升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助力他们实现自立自强、顺利融入社会;“互助”则以残疾人及其家属为主体,充分发挥残疾人之间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分享康复经验、互帮互助形成稳固的团体支持网络,最终实现身心双重康复。

据了解,基地还坚持“集体培训+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服务方式,针对每位残疾人的具体情况,依托“一人一档”精准服务模式,从身体锻炼、生活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多个维度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构建起“身—心—情”三位一体的综合支持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全链条康复服务,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能力与心理健康状态。

创新康复服务路径

全力打造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高地

为确保康复服务全面、精准、有效,龙泉驿区从团队建设、学术支撑、质量监督三方面入手,创新构建残疾人康复服务路径,为服务落地见效筑牢保障。

在专业团队建设上,基地组建了一支由社工、康复治疗师、护士、就业职业指导培训师及心理治疗师构成的6人服务团队,所有团队成员均已取得残疾人服务专项资质证书,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服务经验。

同时,基地与四川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建立合作,由该校为康复服务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让服务更具专业性与科学性。

为保障服务全流程规范可控,基地还专门设立服务质量监督小组,构建起“服务评估—过程跟踪—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从服务开展前的需求评估,到服务过程中的动态跟踪调整,再到服务结束后的效果反馈与总结优化,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标准与监督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始终在线。

“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既注重专业指导的科学性,又强调同伴支持的温暖性,最终目的都是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李飞强调。

位于西河街道胜利家园片区的龙泉驿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龙泉驿区残联供图

位于西河街道胜利家园片区的龙泉驿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龙泉驿区残联供图

经过一年多的深耕细作,截至目前,基地通过定期开展康复评估、康复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社会融合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累计服务成人智力障碍者130人次,开展心理疏导及个性化指导服务195人次;成功助力4名智力残疾人走出基地、进入社会就业,直接为其家庭增加经济收入;推动20名服务对象勇敢走出家门,入驻辅助性就业基地,在劳动实践中重建自信心,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康复场景的打造并非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多元服务的深度融合与深化。未来,龙泉驿区将继续推动基地与助残综合体的功能完善、项目叠加,让残疾人朋友在这个温暖开放的平台上相互连接、共同成长,在专业康复服务的助力下更好地康复,最终走向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