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布局聚变能源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底气!

2025年10月21日18:1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10月14日,2025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人类“终极能源”,其商业化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并深度调整产业与国际合作版图。如何通过系统性的产业布局抢占这一未来赛道?

活动现场。李强摄

活动现场。李强摄

四川是核工业与核技术利用大省,创新成果丰硕,转化应用潜力巨大。四川还集聚了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布局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电磁驱动聚变等大科学装置。尤其是今年5月,“中国环流三号”再次刷新运行纪录,标志着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

四川对核产业的扶持,尤其在核技术应用领域,透着“精准破题”的智慧。2024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便提出到2030年,建成全球最大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放射性药物和核医疗装备生产聚集地、全国最好的核医疗中心,形成世界级核医疗产业发展高地。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四川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四川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推动四川核医疗产业发展,本次大会上也有新动作——《进一步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布,聚焦精准支持、产业升级、扩大应用需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出台24条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打破产业发展瓶颈。

“精准”破题还体现在产业布局的差异化上。四川没有追求“一刀切”,而是让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领域。比如,以乐山、成都、绵阳、泸州为重点区域,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聚力打造贯通医用同位素生产、放射性药物研发、核医疗装备制造、临床应用推广的全产业链,形成“一链四极”的发展格局。各地特色鲜明的发展方向,让四川核产业形成了覆盖多领域的完整生态,规模也随之持续壮大。

具体到实践成果,核技术早已走出实验室,融入民生场景。

比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发的等离子体高温熔融系统,焰心温度可达到5000℃以上,可以广泛应用于危废处理领域;在核裂变领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带来可以模块化组装的小型反应堆,因为占地面积小、组装便捷、运行安全等特点,应用场景广泛,“它既可以取代老旧小型热电厂,还可以用于城市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

作为四川省会城市,在战略层面,成都的定位与聚变产业发展高度契合。2024年9月,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其“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四川省也在《四川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中,将可控核聚变列为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并在支持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布局聚变能源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成都的底气,首先来自科研、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

成都科学城。马骥摄

成都科学城。马骥摄

科研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两大顶尖院所扎根于此,前者是我国聚变研究的先行者,“中国环流三号”等装置为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提供了硬核支撑;后者在核反应堆领域“全能”,从研发到运行的全链条能力国内领先。再加上四川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输送人才,“院所+高校”的创新矩阵,让技术突破有了持续动力。

产业端,一批本土企业已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如今,成都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集群,以及人工智能、新能源等10个千亿级集群,在聚变能领域培育了国光电气、瀚海聚能等重点企业,已实现国内首台商业化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等离子体点亮,在第一壁、偏滤器、真空器件等核心器件领域优势显著。

产业生态上,拥有2800亿元级市属国企基金体系,推出“人才贷”“研发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组建成都人才发展集团强化人才集聚;通过“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仅科创生态岛就链接113家中试平台,一年内发布科技成果超500项。

此次国际聚变能源大会落子成都,更让这座城市的核产业格局迎来新突破。大会发布《世界聚变能源集团部长级会议成都声明》,同时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成都,将从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产业牵引四大维度释放价值,为全球聚变能源发展与成都产业升级注入双重动力。

在10月14日举行的第30届聚变能大会产业配套专场活动上,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计划正式发布,进一步勾勒出未来蓝图:发展计划聚焦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材料与装备研制和产业链集聚等领域,建设“可控核聚变全球性‘技术研发高地、产业发展集群、对外交流中心’”,打造聚变能源工程化、商业化的技术发源地和产业集聚区,具体将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域集中布局三大功能。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以可控核聚变龙头企业院所为支点,以聚变能源商业化为目标,发展计划着力纵向培育上下游企业生态,横向联动关联产业,打造“研发—制造—应用—服务”闭环产业链与特色产业集群,催生“聚变+”新业态,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注入绿色低碳、高科技引领的强劲动能,为实现“人类能源终极解决方案”梦想迈出关键一步。(天轩)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