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好怀揣梦想的青春(有所思)

一盏灯、一张床、一间房,“青年驿站”看似微不足道,却为异地求职青年提供了温暖的落脚点,吸引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从临时落脚到扎根定居。
一座城市的宜业指数,不仅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更在于能否安放好怀揣梦想的青春。试想,刚毕业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来到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彼时,一座敞开大门的“青年驿站”,不仅是临时宿舍,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今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建设一批青年就业驿站,为异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政策解读、职业指导、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务。
对不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而言,异地求职,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青年驿站”往往是第一站。如何把“青年驿站”这个第一站办好,多一份“好事办好”的周全考量,解决好异地求职青年的燃眉之急?
“好事办好”,需要相关部门统筹协作。怎么让更多青年知晓驿站,如何让青年便捷申请驿站,驿站怎样布局才能精准触达求职青年?这都有赖于相关部门调研筹划,搭建好宣传平台,安排好申请渠道,设置好驿站点位,把驿站办到青年心坎上。
“好事办好”,还要运营机构细致考量。求职青年奔赴他乡,怀揣的是梦想,需要的是关爱。无论公寓式还是酒店式驿站,服务是第一位的。从最基础的清洁、安保,到利用公共空间设置读书角、健身房,配备专业服务人员,再到帮助青年衔接长租、提供优惠,处处细节见真章。
“好事办好”,更要多一些问题意识。驿站旨在帮助异地求职青年解决住宿、就业等问题。各方只有不断深挖求职者关心的就业岗位信息不足、面试技巧缺乏、城市认知有限等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给青年以更优服务。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一座懂得温暖年轻人的城市,一座与青年“双向奔赴”的城市,才会充满活力、更有生机。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7日 1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