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社会

自贡小伙发布用无人机服务“三农”视频走红网络

2025年10月16日08:04 |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小字号

原标题:自贡29岁小伙回应“想当网红”质疑:希望解决家门口运输难题

  近日,网友“自贡树哥”通过短视频,把自己利用无人机服务“三农”的真实场景发布到网络上,引发不少网友关注和点赞。

  10月14日,“自贡树哥”陈文建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他从城市回到县城创业的点点滴滴,并对部分网友认为他是“想当网红”的质疑进行了回应。

  现场:

  无人机吊运竹子下山

  计划20天运200吨竹子

  10月14日11时许,在四川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毛湾的一处山林里,伴随着“呼呼呼”的螺旋桨转动声,一台大疆T100型号无人机从山坡上的竹林里升起,快速将下端吊着的一根长三四米的竹子转运到了公路上,加上装、卸,全过程约50秒钟。如此反复,每天工作8小时,可完成10吨竹子的吊运作业。

  负责此次无人机吊运作业的是陈文建及其团队。据介绍,应收购者肖平的委托,他和伙伴接下这次吊运生意,大约200吨竹子,计划用时20天。

  如果没有无人机,这些竹子可能就难以“变现”。记者了解到,这批竹子是山下多户村民栽种的,已经成材多年,但是由于地形、价格等原因,一直无法被收购,更无法循环生长。最近,专门收购竹子的肖平找到村民们谈好价格,并委托陈文建利用无人机吊运来完成转运作业。

  肖平是自贡市富顺人,他从事收购竹子生意多年,年收购量在3000吨左右。“没有无人机,这个活路很难干成。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工)转运距离太远。”肖平称。

  以当前作业的竹林来说:从货车能到达的位置至竹林位置,大约1.5公里,全程是斜坡小路。如果人工转运,每根竹子均重八九十斤,一人一趟搬运一根竹子需要三四十分钟;以10名工人计算,200吨竹子需要耗费3个月才能完成。换做无人机吊运,直线距离300米,一趟吊运一到二根,仅需50秒钟,每天工作8小时,1个月内即可完成。从费用来算,每吨竹子能节约二三十元的运输成本。

  “现在有了无人机吊运,再偏的(偏僻的栽种位置)也可以去谈。”肖平说,他有个500吨的业务正在洽谈,后续无人机吊运肯定会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创业:

  考取无人机驾驶执照

  合伙创业无人机吊运等业务

  陈文建是土生土长的自贡富顺人,从小在农村长大。以前到城里干过装修、开过奶茶店。2024年,他回到老家富顺,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合作伙伴李沁林。

  33岁的李沁林从小喜欢航空模型,挣到的钱多数用在了航模爱好上。

  经过几次见面,二人通过共同的朋友了解到,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家乡还很罕见。

  何不把热爱当成事业?二人不谋而合,开始组建团队,并于2024年考取了中国民航局(CAAC)无人机驾驶员执照。

  “我们有一个无人机飞手的微信群,里面有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和从业者。”李沁林告诉记者,因为他对无人机比较熟悉,徒弟也多,所以最先开展业务,主要业务在西藏、内蒙古、广西等地,涉及吊运、播撒、测绘。

  李沁林坦言,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限制,要让无人机在家乡农村的业务能有效铺开,成本相对更高,不易被农户选用。因此,他们目前以公益性为主,只要能维持团队正常运行就行。

  李沁林说,从今年年初开始,团队开始试运行,先后开展了播撒种子、喷洒农药、吊运果实等业务。针对当地镇政府或村组认可的五保户、残疾老人、空巢老人,只要有需求,一律免费服务。初步统计,从3月至今,共计免费服务了近30户村民,主要是把收割的谷子吊运到家门前晒坝,为农作物喷洒农药。

  与此同时,团队还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中国民航局(CAAC)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

  心声:

  希望把无人机运用到农村

  解决“家门口”的运输难题

  陈文建的短视频账号是去年开始发布作品的,在150多件作品里,绝大部分都是关于无人机在农村的实际应用。

  在其发布的许多短视频中,有网友为他点赞,也有网友质疑他是“想当网红”。

  陈文建坦言:“最挣账”是对自己的要求,鼓励自己努力把事业干好,挣钱养家;“助三农”是团队的目标,因为做业务挣钱与做公益并不冲突,而是互补。

  陈文建并不排斥“当网红”这一说法。在他看来,能通过网络把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宣传出去,从而得到更多的业务,何乐而不为呢?其次,他在农村长大,知晓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他就是希望把无人机这一新技术应用到农村,帮助农户减轻劳动生产上的压力,减少体力支出,解决“家门前”的运输难题,服务“三农”。(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