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基层联播

平昌县实施“银龄行动”书写老有所为时代新篇

2025年10月13日19:0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这里修剪过度了,要注意保留结果母枝。”近日,在平昌县白衣镇天井社区的果园里,该县老年人协会志愿服务大队的“银龄专家”何绍志,正手把手地指导种植户进行果后护理。这充满烟火气的一幕,正是平昌“银龄行动”的日常缩影。

为打造“银龄力量”品牌工程,平昌县民政局、县老龄办依托老年人协会构建了“1+5+12”层级化组织网络。483名志愿者通过“定点联系+流动服务”模式,活跃在全县35个镇街,实现了银龄服务全覆盖,主要发挥乡村振兴“指导员”、文化传承“宣传员”、基层治理“顾问员”、未成年人“护航员”、老年人健康保障员、老年权益维护员等作用,以此引导全县广大老年人发挥余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力量,形成全域联动的生动格局。

精准赋能,银龄智慧润泽乡野

“多亏了老何这位‘军师’,我的水果基地才能有今天!”江口街道梅垭社区桃梨埔水果基地的业主柳武感慨道。他口中的“老何”,正是退休于县农业农村局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何绍志。

梅垭社区区位优越,发展采摘游潜力巨大,但此前却因技术和管理瓶颈,导致果园效益低下,“捧着金饭碗饿肚子”。平昌县“银龄行动”启动后,像何绍志这样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被精准匹配到需求点,开展“一对一”包联帮扶。

自2021年将桃梨埔基地定为服务营地后,何绍志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从良种选育、科学施肥到病虫害绿色防控、品牌打造,提供了全链条技术指导。在他的助力下,基地效益显著提升,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采摘乐园。

据统计,围绕本地特色产业,“银龄”志愿者们已深入田间开展柑橘、蜂糖李、茶叶等种植技术培训23场,覆盖农户1200余户,现场解决技术难题110个,成功助力12个村居培育起特色产业,真正将“论文”写在了丰收的大地上。

温情守护,银龄护苗托举朝阳

在乡村振兴一线银发生辉的同时,教育战线上同样跃动着银龄先锋的身影。

“王爷爷,这个数学题我还不太懂……”每到周末,在森林公园悦为书屋里,62岁的退休教师王安亮正耐心地为12岁的小宇讲解习题。不仅辅导功课,王爷爷还常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教写毛笔字,用爱心与智慧滋养着下一代。

“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能发挥余热帮助他们,我心里特别充实。”王安亮老人笑着说。

像王老师这样的银龄志愿者,他们大多是退休教师、老干部和老党员,利用专长为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和心理疏导等服务,用温情守护诠释着“老有所为,少有所育”的深刻内涵。截至目前,此类辅导活动已开展50余场,服务青少年超过1500人次。

仁心仁术,银龄医者照亮基层

“蒋医生,我这膝盖一到阴雨天就疼,您帮我看看咋回事?”在金宝社区天府天骄小区的义诊义检现场,一位老人向银龄医疗志愿者蒋福元求助。这支由6名退休老医生组成的队伍,成员包括曾任县医院内科主任的医生、资深外科专家和精通中医药的老郎中等医生。退休后,他们选择披上“银龄志愿者”白大褂再次“上岗”。

“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技术还在,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感情更深。能用自己的余热,为基层健康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感到无比充实!”医疗队成员、退休的陈宗安副主任医师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

半年来,这支银龄医疗队已累计服务群众超3500人次。他们如同一道道温暖的光,照亮了基层医疗服务的“神经末梢”,用仁心仁术谱写着“老有所为”的动人乐章。

从书声琅琅的社区课堂,到传授技艺的田间地头,再到传递温暖的千家万户,平昌县的银龄志愿者们正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担当,热衷公益、服务社会。平昌县老年人协会会长马明全表示:“‘银龄行动’是我们发挥老年群体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未来,我们将继续凝聚更多老年专家的智慧与力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平昌的高质量发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持续贡献‘银发力量’,书写更加璀璨的晚年华章。”(李柯学)

(责编:李强强、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