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基层联播

育人才、兴产业、活文化

四川营山:定点帮扶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5年10月13日14:1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2023年,营山县被列为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之一。面对发展难题,该县迅速搭建托底性帮扶县级工作推进机制,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2024年,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分别定点帮扶营山县老林镇龙跃村、渌井镇渌井村、东升镇三官村、回龙镇龙坝村。各帮扶单位发挥自身优势,从人才培育、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注入强劲动能。

一年多来,受扶乡村一步步激发内生“造血”能力,慢慢丢掉帮扶“拐杖”。如今,村干部和村民成了乡村振兴的“主角”,用双手勾勒发展蓝图,为加快营山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奠定了坚实根基。

社工破局:从“冷清村”到“活力村”的蜕变

“不要丢失防守位置,随时注意切断对方的传球路线,要积极争抢篮板!”今年初,老林镇龙跃村文书、助理社会工作师吴玲丽策划组织的一场“村BA”篮球比赛,吸引了村里的返乡青年、放假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她还特意邀请县内的篮球爱好者来参赛。比赛当天,村委会的篮球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比过年还热闹。

“这活动办得太给力了!龙跃村现在越来越有活力了!”营山天翼助残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三区计划”营山项目负责人罗军,看完比赛点赞道。在他看来,这场篮球赛不仅展现了吴玲丽的能力,更说明龙跃村的社会工作真正“火”了起来。

而这之前,龙跃村的社会工作没啥起色,村民们闲下来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凑一起闲聊,精神文化生活清汤寡水。

该村距离营山县城45公里,是个典型的深丘村,地理位置偏、资源匮乏,社会工作不温不火也就在情理之中。

转机出现在去年。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三区计划”将营山县纳入其中,营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一眼看中龙跃村,在这里推行试点工作,打算让村里的社会工作“活”起来,加之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派驻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肖建,更是开展社会工作的一把好手,多方力量的加持,给龙跃村的社会工作注入新的动能。

自打这场篮球赛之后,龙跃村的篮球运动就没断过。每天下班时间一到,附近的村民、周边单位的职工都会不约而同往村公共服务中心的篮球场跑。大家凑在一起切磋球技、锻炼身体,一周至少打3次球,篮球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运动明星”。

提及吴玲丽开展社会工作得心应手,还得从去年9月在龙跃村开展的一场热热闹闹的农民丰收节活动说起。那场丰收节活动由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指导,西南石油大学、营山县天翼助残社会服务中心等单位协办。吴玲丽作为营山县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对象,从活动策划、组织到落地,全程忙前忙后。这一番实战,让她收获满满。

“以前对社会工作一头雾水,参与完丰收节,才知道原来能做这么多事!”有了这次社会工作的“破冰”之旅,吴玲丽对社会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幸运的是,她还去北京参加了中央团校组织的“三区”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她不仅摸清了社会工作的门道,还琢磨出不少贴合龙跃村实际的工作思路。

今年,吴玲丽主动对接营山县慈善会,为龙跃村成立了慈善基金,前后共募到9万余元。有了这笔资金,村里开展活动再也不用犯愁“没钱花”了。

自打篮球活动打开了社会工作的服务“窗口”,吴玲丽更没闲着,她先后联系营山县旗袍协会来村里送文艺下乡,旗袍秀、歌舞表演轮番上演,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春节前,她又请来县书法家协会的老师,在村委会院坝里写春联、送春联,把文化的暖意送到了村民心坎里。

“现在龙跃村的活动丰富多彩,没人扯闲话了,精神头都不一样了!这就是我们做社会工作的意义。”看着村里的变化,吴玲丽打心底高兴。

“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吴玲丽现在做社会工作完全能独当一面了!”肖建说,吴玲丽不仅能拉资源、组织活动,让村里更有凝聚力,还能帮着化解邻里矛盾、照顾困难群众,补上了村里社会服务的“缺口”,为村里的稳定和谐添了不少力。

产业造血:山旮旯里飞出金凤凰

走进渌井镇渌井村光华寨,村民张礼贵家的林间养殖小院格外热闹:一群土鸡在树林里啄食、散步,有的还飞到树枝上“歇脚”;20多只大白鹅伸着脖子“昂昂”叫,在水池里扑腾嬉戏。张礼贵往院坝里撒把谷料,土鸡、白鹅立马围过来,争抢着进食。

“一年多前,我就养了100来只鸡和鹅,现在都300多只了!”张礼贵笑着说,这变化全靠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帮扶,帮他打通了销售的“堵点”。

说起自己的养殖路,张礼贵打开了话匣子。以前,他散养的家禽肉质紧实、味道正宗,深受市场青睐,但他一直不敢扩大规模。“怕养多了卖不出去,砸手里就麻烦了!”张礼贵说。

去年,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驻渌井村工作队员王海滨到他家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张礼贵的顾虑后,王海滨拍着胸脯说:“你放心扩大规模,养出来的家禽,我们单位兜底回购!”有了这句话,张礼贵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当即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现在这些土鸡都是我自己繁育的,品质有保障!”张礼贵说,在王海滨的帮助下,他把繁育室翻新升级了。刚孵化的小鸡在繁育室里养一个多月,长结实了再放到林间散养,直到出栏。

如今,张礼贵的养殖规模虽不算大,却形成了“自繁自育—林间散养—单位回购”的完整链条。但他没有满足于此,“单位帮扶是一时的,不能一辈子靠别人,得自己找销路!”

于是,张礼贵骑着摩托车,跑遍了蓬安、南充的大小餐饮店,一家家谈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少餐饮店都愿意跟他合作,他成了稳定的土鸡供货商。“现在销路不用愁,订单还不少呢!”张礼贵说,接下来他打算再扩大养殖规模,还想试着养些土鸭,把养殖生意做得更大。

张礼贵曾经是村里的特困户,却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走上了致富路。除了养殖,他还把村里的撂荒地开垦出来,种上核桃、血橙等经济作物,还种了红薯、玉米、芝麻、油菜。“只要肯下力气,一年挣几万块钱没问题!”张礼贵说。

在回龙镇龙坝村,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的帮扶也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去年,帮扶单位给村里的脱贫户免费送了一批青脚麻鸡苗。如今,这些鸡长大了,到了出栏的时候。村民唐小君看着自家圈里活蹦乱跳的鸡,笑得合不拢嘴。

“平时鸡蛋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卖,能换点零花钱。年底把鸡卖了,又是一笔收入!”唐小君算起经济账,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我们打算给村民送鸭苗、鹅苗,村里有40多口堰塘,正好用来养殖!”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派驻龙坝村的驻村工作队员黄文奇说,鸭苗、鹅苗预计10月中旬就能送到村民手里。明年还会给有种植意愿的村民送果树苗,让大家多一条增收路。

文化润村: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仲秋时节,傍晚的东升镇三官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坝格外热闹。村民们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有的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着今年丰收的喜悦。夕阳下,村委会办公楼外墙上的“乡村振兴”主题彩绘格外显眼,为这温馨的场景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这样的大型彩绘村里有5幅,都画在村道路旁村民家的外墙上,国庆节前全都画好了!”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派驻三官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涛介绍,彩绘内容展现的是乡风文明、农村新变化,把村民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精气神都画了出来。

“自从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来帮扶,我们村不管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精神头,都变了大样!”三官村党支部书记罗建全感慨道。一年多来,帮扶单位先后4次送文艺下乡,歌曲、舞蹈轮番上演,不仅让村民过了“文化瘾”,还拉近了大家的心;办了2次趣味农民运动会,滚铁环、夹豆子等项目让村民们乐在其中,干群关系也更融洽了;建设思想文化阵地、打造了3公里长的“习语长廊”,村民们路过时看一看、学一学,思想境界提高了,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更加融洽……

帮扶单位不仅在精神文化上发力,还把实用技术送到村民手中。帮扶单位组织村民外出考察产业发展、开展种养殖业技能培训、教大家网络销售技巧,让村民们“学得会、用得上”。村民张小翠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10月9日,在三官村吕家湾,旋耕机“隆隆”作响,肥沃的土地被翻成整齐的厢垅。张小翠站在田埂上,指挥农机手播种油菜籽。不到半小时,一亩多土地就完成了播种。

“这是我今年新开垦的50多亩地,趁天气晴好得赶紧种上!”张小翠一边擦汗一边说。去年年底,她回到三官村创业,成立了营山县新农农牧专业合作社,开垦了100多亩地种小麦和油菜。可惜因错过了最佳种植时间,收成不太理想。今年,她早早做好计划,再也不想误了农时、误了农事。

张小翠说,自己的种植经验,一部分来自当地村民的指点,一部分来自帮扶单位组织的培训和考察,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村里的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图书馆三官村分馆——这是该学院在村委会设立的。

“农闲的时候,我就去图书馆看书、查资料,根据天气、土壤情况安排耕种、施肥、防病虫害。”如今,这位“90后”新农人俨然成了种植“行家里手”。她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现代化种植技巧:怎么选肥料、怎么防治病虫害、怎么找社会化服务节省成本、怎么规模化种植提高效益,都一清二楚。

“去年虽然没种好,但积累了经验,来年肯定能有好收成!”说起未来,张小翠信心满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营山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各定点帮扶单位不仅拿出真金白银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更注重“送方法、强服务,送技术、育产业,送文化、筑根基”,通过真情帮扶,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营山大地徐徐展开。(郭明)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