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泸县: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2025年10月11日18:04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金秋时节,泸县潮河镇的龙眼林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游客们忙着采摘今年最甜美的收获;与此同时,在泸县玄滩镇新山村的稻虾种养基地,游客们手持钓竿,体验着钓虾的乐趣。龙眼+龙虾这“一甜一辣”两大产业,正成为泸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泸县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通过挖掘本土资源优势,将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兴产,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耕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5年,全县龙眼种植面积达20.3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8万亩,两大产业产值均预计突破7.5亿元。

走进泸县潮河镇后湾村的千亩龙眼林,一串串甜蜜饱满的龙眼俏立枝头,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品尝购买。近段时间,每天都有旅游大巴车开进村里,游客可以现场采摘鲜果,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还可以走进百年龙眼林,一睹百年龙眼古树芳姿,探寻百年龙眼古树背后的文化底蕴。

“以前,我们的龙眼等着商贩来收,或者自己拉去市场卖,价格波动大,还愁销路,现在和旅行社合作,村上搞起了采摘旅游,许多旅客慕名而来摘龙眼,探秘古树,不仅龙眼不愁销路,还带动了其他土特产品销售。我们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收入也不错。”泸县潮河镇后湾村党总支书记徐仁刚高兴地说。

泸县潮河镇种植龙眼历史悠久,全镇拥有百年以上龙眼古树约3000余株,其中一棵树龄达520余年的“龙眼树王”至今每年仍能挂果上千斤。这些古树群不仅是农业资源,更是活的历史文物,见证着当地五百多年的农耕文明。龙眼林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成为传承地方文化、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当地因地制宜打造了十余公里的龙眼农旅融合生态长廊和研学基地,百年古树龙眼林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农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乡村体验游,热闹的场景也在泸县玄滩镇新山村生动呈现。稻虾田里水波荡漾,游客们手持钓竿围坐塘边,不一会儿便有生猛的小龙虾上钩。这番热闹景象,正是泸县玄滩镇新山村农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稻虾田旁的木质栈道上,三三两两的游客们正体验着垂钓的乐趣。“看!我一下子钓起两只,龙虾好肥!”从泸州专程前来体验的陈静和家人钓着虾、聊着天,重温“儿时的快乐”。

作为川渝合作共建“巴蜀鱼米之乡”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泸县玄滩镇新山村积极探索“产业+”农文旅融合模式,通过发展“稻虾共作”产业,打造农耕研学、趣味钓虾、美食品鉴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巧妙地将农业生产、生态观光与乡村体验融为一体,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如今的新山村,一条长12公里的稻虾产业环线已成为热门打卡点,一只只跳动的小龙虾串起了农业生产与文化体验的活力链条,让乡村振兴蓝图成色更足。

“我们研究了年轻人喜欢的消费场景,下一步计划建设露营基地,融入田园音乐节、啤酒节和厨艺争霸赛等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文旅体验。”据泸县玄滩镇新山村党总支书记张祖强介绍,将做大“产业+”文章,创新农文旅发展模式,串联起乡村振兴美好版图,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黄平)

(责编:罗昱、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