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母亲“隐形疲劳” 专家呼吁育儿中应纳入“妈妈关怀时间”

在育儿过程中,母亲常被赋予“超人”的角色,承担着照料孩子、维系家庭情感等多重责任。然而,长期付出往往伴随着身心消耗。专家提醒,母亲也需关注自身状态,及时识别疲劳信号,主动为自已“充电”,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识别疲劳信号,正视自我需求
当身体和情绪持续发出以下信号时,意味着你可能已处于“低电量”状态,需要放慢脚步、关注自我:
· 情绪信号:容易烦躁、发火,对孩子和家人的耐心急剧下降;常常感到莫名的委屈、想哭;情绪麻木,对以前喜欢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
· 身体信号:长期感到疲惫,即使睡了一觉也无法缓解;头痛、肩颈酸痛、肠胃不适;失眠或睡眠过多。
· 认知信号: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常常“断片”;对自己当妈妈的能力产生怀疑,充满愧疚感。
· 行为信号:想要远离孩子和家人,渴望有独处的时间;通过暴饮暴食或沉迷手机来短暂逃避现实。
出现上述情况并非源于个人脆弱或失职,而是身心在发出提醒:你需要停下来,照顾自己。
有效自我关怀,从微小行动开始
母亲不必等待一个“完整的假期”才能休息,日常生活中融入微小关怀,同样有助于恢复能量。
利用碎片时间:每天抽出5分钟,进行深呼吸、正念身体扫描、专注品尝一杯热饮,或听一首喜欢的歌曲,帮助情绪平复、缓解焦虑;
争取深度休息:与家人协商,建立每日1–2小时的“妈妈暂停”机制,用于散步、会友、运动或纯粹放松。重拾一项小爱好,如阅读、手工等,也有助于重建自我认同;
主动情感联结:与支持性朋友通话,或参与妈妈互助小组,在倾诉与共鸣中获得情感支持。
构建支持体系,协作优于独担
“为母则刚”不意味着必须独自承担一切。建立有效的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是持续履行母亲职责的重要保障。
促进家庭协作:与伴侣明确分工,共同承担育儿与家务责任,让父亲成为真正的“合伙人”;
合理降低标准:允许家务不完美,接受偶尔借助外卖或保洁服务,以腾出时间关照自身;
勇于向外求助:在需要时积极向亲友、社区或专业服务机构寻求支持。你值得被帮助。
关怀自己,亦是呵护家庭
专家指出,母亲的身心状态直接关系家庭的整体氛围与孩子的情绪安全。正如一部电量耗尽的手机无法继续导航,一位疲惫的母亲也难以持续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爱己方能爱人。母亲主动为自已“充电”,提升自我关怀能力,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庭最长情的馈赠。
温馨提示:如果情绪低落、疲惫感持续超过两周,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医疗帮助。(张慧、李艾、李茂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