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行进中国 | 7x24小时待命 看配送行业的“天选打工人”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2025年09月24日16:0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在城市的钢筋森林里,楼宇“最后一百米”配送曾是用户体验的短板,也是外卖小哥上下爬楼、耗时等电梯的“痛点”。如今,这一难题正被一群“不知疲倦的助手”悄然化解。点杯咖啡,5分钟送达;没有“小哥”,外卖也能精准出现在门口……这些场景,是“享递”“路宝”机器人的工作日常。

机器人在写字楼内执行配送任务。实习生 张皓馨摄

“享递”“路宝”是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凡创新”)研发的楼宇配送服务、室内外一体配送机器人。从成都世运村内顶着烈日运送物资的“明星管家”,到全球50多个城市楼宇中穿梭的“专属快递员”,这些机器人正以精准高效的服务融入城市“毛细血管”。它们不仅能自主避障、呼叫电梯、穿过闸机,还能通过自研的“类人感知”算法,在积水、减速带等复杂环境中稳步行进,实现全程无人化闭环服务,7x24小时随叫随到。

越凡创新市场总监刘翔告诉记者,除了配送领域,企业的机器人家族还有很多“技能点”。行业首款石材养护机器人“晶墩墩”,能将商场的大理石地面打磨得光亮如新,效率是人工的3倍以上;工厂中的安全巡检机器人,可实时监测生产隐患……这多样化的产品矩阵,源于企业350余项核心专利的技术积淀,以及自研的云端AIoT平台,“该平台如同‘共享中枢’,让不同场景的机器人实现互联互通”。

如今,机器人在养老社区化身“主动关怀”助手,在酒店重新定义“快捷服务”,在医院精准配送药品,避免人工失误。刘翔说:“机器人不是炫技工具,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帮手。”

当下,成都正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聚焦AI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聚集超1000家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二方阵、排名西部第一,产业成长潜力居全国第二。

在楼宇、医疗、工业等场景,“成都造”机器人正覆盖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智慧城市的“新基建”。(实习生王孜萱、张皓馨参与采写)

(责编:章华维、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