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英魂不朽,抗战精神长存
——抗战烽火中的四川力量

川军英魂驻山河,精神永续励后人。9月18日上午10时,成都上空警报长鸣。在抗战胜利80周年后,四川人民敬告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将勇毅前行。
当历史的烽烟渐远,四川这片浸润着热血的土地,始终铭记着那些为民族独立献出生命的英雄儿女。在抗战期间,四川出兵总计约340万人,这些川军将士背负着“死字旗”的悲壮誓言,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
今年8月27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了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四川籍抗日英烈伍世英、郑少愚、刘一、周鼎铭入选。至此,国家公布的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四川籍抗日英烈共有30人,他们的事迹再次勾起全社会的缅怀与追思。
让我们怀着无限敬仰,向这些名字投以崇敬的目光:
赵一曼、乐以琴、饶国华、王铭章、赵渭滨、许国璋、柴意新、李家钰、肖孝泽、陈绍堂、黄永淮、华品章、雷震、解固基、邹绍孟、陈一华、周文富、凌则之、舒汉璧、张雅韵、曹介、王家让、袁治、彭为工、杨万兴、彭仕复、伍世英、郑少愚、刘一、周鼎铭。
追溯时光到94年前,华夏大地上燃起烽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中华沃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抗战期间,川军将士北出剑门,东越巫峡,转战7万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13个省市,参加了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28个大型会战、战役。他们以“埋骨何须桑梓地”的决绝,先后在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28个会战、战役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用鲜血诠释了“川军能战”的热血宣言。
这些抗日英烈用生命践行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据统计,抗战期间,川军伤亡惨烈,阵亡约26.4万人;负伤约35.6万人;失踪约2.6万人,川军总计伤亡及失踪人数达64万余人,占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总数的五分之一。
出川抗战,他们是远征东北的巴蜀英杰;血沃中原,他们在华东华北战场鏖战;暗夜星火,他们在敌后地区英勇斗争;决战山河,他们在抗战后期绝地反击。巴蜀子弟的身影,贯穿抗战始终。他们心怀“川人绝不负国”的信念,赴汤蹈火,一往无前。
四川对抗战的贡献远不止于战场。作为大后方,四川为抗战提供资金支持。1944年7月22日,四川自贡“献金救国”大会创下城市捐款总额等全国第一。四川群众献金运动成绩巨大,献金总额达法币5亿元。此外,据当时国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从1941年征收实物起至1945年抗战胜利,四川共出粮10238万市石,占当时全国征收粮食总额的三分之一。同时,抗战期中全国财政支出为14640余亿元,四川负担4400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在修筑抗战设施方面,四川民工也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牺牲,累计动员民工总数在500万人以上,广泛从事修路、造船、修机场、疏浚巷道、建设军事工程、搬运军用辎重等工作。正如《新华日报》1945年社论中指出,四川人民在抗战中,“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为铭记光荣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四川各地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了“纪念碑下的思政课”主题活动,组织青少年在烈士陵园聆听英烈的故事,助力爱国主义精神代代传承。
8月22日,川渝两地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通过文物、档案史料与影像资料多维度展现了川渝地区作为全民族抗战重要大后方,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倾尽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抗战的壮阔史实。
9月19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西南大学联合主办了“行走的思政课”英烈精神宣讲活动,组织烈士亲属、英烈讲解员走进西南大学,生动讲述赵一曼、张自忠等抗战英烈事迹,举办“川渝英烈事迹展”,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缅怀英烈、崇尚英烈、学习英烈,坚定“强国复兴有我”的时代担当,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近年来,四川持续开展“为烈士寻亲”行动,让无名烈士“有名”,让更多英雄“回家”,帮助不同历史时期的川籍烈士找到亲属、回到家乡。2021年以来,四川省已成功为1169名烈士找到亲人或安葬地。
在这片英烈守护的土地上,现代化建设与历史传承相得益彰。成都人民公园内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常年鲜花不断。每逢清明、抗战胜利纪念日,社会各界都会自发组织祭奠活动。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听着城市上空的警报鸣响,人们回望这些四川籍英烈的身影,不仅是为了铭记过去的苦难,更是为了铸造来日的辉煌。新时代的四川人民,从抗日英雄的爱国精神中坚定信仰,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大力量,走向复兴崛起的伟大志向。从“死字旗”的悲壮到“纪念碑下的思政课”的传承,从出川将士的热血到新时代青少年的誓言,这面精神旗帜始终飘扬。
今日之中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但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在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在出川抗日的古蜀道上……都有忠烈千秋的芳香,在后人的血脉中静静流淌。那些为民族独立而战的四川儿女,永远给我们砥砺前行的勇敢力量。
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无数巴蜀儿女血沃中华,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仍长眠于曾经战斗过的山河之间。对四川人民而言,这份跨越时空的致敬,更激发着人们对川籍抗日英烈的深切追思,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珍贵的财富,永远值得被铭记和传承。
英魂永驻,历史有回响,时代会铭记;碧血千秋,英烈入名录,传承群芳谱;守护传承,拥军爱国家,奋斗兴中华;山河永固,抗战大后方,发展新高地。
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发展,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四川的沧桑巨变,正是对长眠地下的英魂最好的告慰。川军英烈,归去来兮。他们的精神如长江黄河,奔流不息,持续滋养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激励着一代代四川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实习生张悦、王孜萱参与采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