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在蓉高校与产业园区深度合作、相互赋能
成都拟成立8个“立园满园”工作站

1.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汽车产业“立园满园”工作站
2.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
电子科大—温江高新工作站
3.天府智造数字赋能工作站
4.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立园满园”工作站
5.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电子信息产业“立园满园”工作站
6.成华经济开发区
“立园满园”工作站
7.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产-学-研-创”人才共育工作站
8.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工作站
记者24日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经学校自主申报、专家集中评审,拟遴选立项8个在蓉高校“立园满园”工作站试点项目,目前正在公示中,公示期截至8月25日。
在蓉高校“立园满园”工作站旨在推动在蓉高校与产业园区深度合作、相互赋能,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覆盖多个关键产业领域
对接“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
记者了解到,此次“立园满园”工作站涉及成都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和成都医学院8所高校。各工作站分别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四川天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华经济开发区、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园区达成深度合作。
从名称上看,工作站突出“立园满园”“产教融合”“人才共育”等关键词,表明产学研的紧密融合为建设重要内容,具体包括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立园满园”工作站、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学—研—创”人才共育工作站、天府智能数字赋能工作站等,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
在功能上,工作站通过资源、人才等多方面融合,推动高校的“创新资源”与产业园区的“产业资源”精准对接,打破产学研“两张皮”的问题,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其中,成都医学院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合作共建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工作站。“生物城已与成都医学院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科教融合专业园区建设。”据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综合性优势和生物城的产业集群优势,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数智医疗、食品与营养等大健康产业,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关键领域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有机融合。
靶向输送技能人才
服务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建设“立园满园”工作站的核心任务,是依托高校与园区共建机制,通过多种模式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其重要作用在于打通产教对接瓶颈,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投身‘立园满园’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更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契机。”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选派骨干教师驻点产业园区、组建技术攻关团队等方式,精准对接园区企业发展需求,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体系,服务成华经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发展。
无独有偶,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西南石油大学将与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作共建“产—学—研—创”人才共育工作站,靶向培养契合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为园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人才支持。
在蓉高校“立园满园”工作站试点项目名单
1.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立园满园”工作站(牵头院校:成都大学)
2.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电子科大—温江高新工作站(牵头院校:电子科技大学)
3.天府智造数字赋能工作站(牵头院校: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园满园”工作站(牵头院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5.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立园满园”工作站(牵头院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6.成华经济开发区“立园满园”工作站(牵头院校: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7.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学-研-创”人才共育工作站(牵头院校:西南石油大学)
8.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工作站(牵头院校:成都医学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宋妍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