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暖“新”赋能 双向奔赴,成都市成华区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服务提质增效

2025年08月08日15:35 |
小字号

8月6日,炎炎夏日午后,成都市成华区双水碾街道横桥社区“华仔骑手·暖心驿站”的玻璃门开合不息。理发师徐师傅的剪刀在骑手发梢轻盈起舞。“五元理发,十分钟焕新——驿站免了租金,咱就图个暖心回馈。”刚理完发的外卖骑手小王对镜展露笑颜,转身汇入车流。在成华区,新就业群体正通过这样的温情场景于奔波途中触摸到城市的温度。

如何让穿梭街巷的“流动力量”心有所归、力有所聚?成华区以一场“双向奔赴”的创新实践作答——以党建为针、服务作线,创新构建“组织扎根、服务织网、治理赋能”体系,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的破题之路。

组织扎根

从“漂泊无依”到“心有归处”

党员骑手王铁胜结束上午的送餐后,便直奔猛追湾街道建设中路社区“华仔骑手·暖心驿站”,顺手拿起屋里的充电器插上手机。“你看,这儿还有应急药箱,创可贴、防暑药、退烧药都备好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不光这些,党组织经常开沟通会,我们跑单时遇上的接单纠纷、停车难题等,在这里都能得到回应。找到了组织,心里特别踏实。”

节日的慰问、生病时的关怀、技能提升培训……党组织的暖意,把奔波在路上的新就业群体紧紧地凝聚在党的周围,党支部成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家”。

近年来,成华区高度重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多次深入新兴领域平台站点、暖心驿站等开展调研,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党员隐身的问题,成华区构建起“区委统揽—‘两新’工委牵头—行业党委推进—街道社区兜底”四级组织体系,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树立“我在办”理念,协调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确保各项任务高效推进。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成华区委组织部、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先行,聚焦新就业群体中的党组织“空白点”和“盲点”,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辖区重点新就业群体(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网络主播等)党组织建设全覆盖,成立交通运输、外卖送餐、直播电商等14个行业(综合)党委,与市快递行业党委联建共建,推动建立新就业群体党组织43个。通过街道社区与站点“一对一”动态摸排,让875名流动党员“浮出水面”,纳入组织管理,确保“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组织网络密密织就,漂泊的心从此有了依靠。“遇事有人找、困难有人帮、诉求有人办”的承诺,在每一个新成立的流动党支部里落地生根。

服务升温

从“基础保障”到“成长赋能”

在成华的街头巷尾,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圈楼宇等阵地打造的一个个“华仔骑手·暖心驿站”,正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暖心家园。

针对新就业群体“奔走在路上、活跃在云端”的特点,成华区不断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路径,牵头整合各部门资源,推动行业(综合)党委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用心搭建“华仔骑手·暖心驿站+华仔e骑”线上线下服务两块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温馨港湾。

理发师徐师傅对华仔骑手·暖心驿站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他的巧手在发丝间翻飞,十分钟便让骑手焕然一新:“驿站免了租金水电,五元理发是咱的回馈。”这份回馈延展出更深的联结——作为兼职骑手,他主动加入驿站社群收集需求,“预约理发”“防暑药品”等建议很快变成现实。如今微信群的即时提醒,让这里成为骑手离不开的“能量补给站”。

这方小小驿站,折射出成华区125个服务阵地、爱心商家的温度。在横桥社区“华仔骑手·暖心驿站”,电子科大教授正演示AI路径规划:“用这个工具,外语订单翻译只要三秒。”在建设中路社区“华仔骑手·暖心驿站”里,二十余名骑手在模拟人前学习心肺复苏。而手机端的“暖新地图”,将三街坊社区食堂的折扣餐、中医院的免费药箱、私营超市的充电桩汇成1公里服务圈,让温暖触手可及。

“我们积极推动公益社会资源整合下沉,在小区、商圈、楼宇、园区、学校等区域,精准布局友好车位、友好商户等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成华区积极织密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网络,确保实现“党建强、服务优、人心聚”的良性循环。

治理融入

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伙伴”

近日,在成华区万年场街道红桥社区的“‘新’·连心共商联席会”上,一场变革悄然发生。外卖骑手老张指着规划图提议:“商业街转角设个临时停车区,我们送餐就不堵人行道了。”在他身旁,物业经理认真记录——这是成华区创新搭建的“四方共治”平台,由社区党委牵头,联动商户、物业与新就业群体代表共议治理难题。骑手们从“被服务者”变身为“建言者”,一个“社区统筹+商户支持+新就业群体参与”的四方联动机制由此诞生。

为充分调动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机制先行、行动保障、典型激励,依托即将启动的第六届“城视·成画”社区规划设计季活动,创新设置“共建暖新场景”赛道,推动新就业群体与专业力量、社会组织、居民商家一起共建共创;积极挖掘新就业群体暖心故事,广泛宣传报道全国劳动模范、网约车司机张桂容公益服务,成华熊猫志愿车队队员周青松紧急救人,骑手高温烈日下接力送单等事迹,树立正面典型。近年来,成华区组织企业、网约车司机签订成都市网约车行业自律公约2300余份,推选20名党员担任车队队长,开设“文创先锋岗”“红色直播间”100余个,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常态参与运输保障、文明劝导、食品安全督导等志愿活动。

制度的沃土,催生出治理新芽,600余名骑手戴上“食品安全监督员”红袖章巡查餐饮后厨;“华仔e骑”小程序里,骑手“随手拍”上传的80余处隐患当日即获处置;小区门前新漆的“骑士专停区”终结了多年的空间拉锯。在跳蹬河街道,孩子们踮脚为骑手系上冰袖;在府青路社区医院,医护人员为网约车司机筛查职业病。治理的脉络里,新就业群体的劳动价值不再只体现在工作量上,更写在了被尊重、被肯定的每一个瞬间。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戎 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来源:华西社区报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