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光闪耀,“绿”意盎然
——打造自贡沿滩区氟硅新材料绿色发展样本

今年7月,自贡市传来好消息:在四川省公布的2025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自贡市共有四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其中,沿滩区氟硅新材料集群位列其一,成为全省13个新材料类集群中的中坚力量。这不仅标志着沿滩区氟硅产业的发展获得了省级权威认可,也彰显了自贡在新材料赛道上的快速突围与强劲势头。
作为老工业城市,自贡正以氟硅新材料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绿色化工新体系,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产业突围。氟硅化工,这一在公众认知中曾贴有“高耗能、高污染”标签的产业,正在这里完成“绿色蝶变”。
从盐都走向“氟都”:一场深思熟虑的产业抉择
为何选择氟硅化工?这并非贸然之举,而是自贡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抉择。“绿色氟都”的提出,也绝非偶然。
2023年,自贡被授予“中国先进氟材料示范园区”;2025年,再度荣膺“中国绿色氟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三年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背后,是自贡市委、市政府锚定新材料主导产业的坚定方向,集中力量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集群的长远考量。
自贡这座因盐而兴的城市,从不缺资源底气。岩盐储量逾175亿吨,地下卤水达17.5亿立方米,页岩气理论储量超过2.5万亿立方米,为发展氟新材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料库”。
更重要的是,经过数十年积淀,这里已聚集起中昊晨光、中化蓝天、昊华气体等一批行业“国家队”,构成了全国最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之一。
此外,从机制到政策,自贡也在持续破题:化工园区“园局合一”的高效治理、“三年满园”的系统布局、“敲门招商”的主动出击,共同绘就了氟硅新材料绿色发展的“作战图”。
一条由资源优势支撑、技术创新驱动、制度保障护航的绿色氟硅之路,正在这片老工业土地上坚定延伸。
全过程绿色管控:不让一滴污水入河
产业发展要速度,更要绿意和温度。沿滩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从项目准入到建设监管,构建起全过程、全链条、全闭环的环保机制。提出“从你选择沿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的服务理念,为每户企业配备“领导+专员+方案”三位一体专班,践行“能代办的绝不让企业跑”等“三个凡是”承诺,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
而这一整套绿色监管体系,在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内被系统而具体地“长成了样子”。园区建成了空气微站、污水处理厂、应急池、在线监测系统等配套设施,实现与省生态环境厅数据对接。空气有监、雨水可查、废气可测、污水可控,一套“监测—分析—预警—响应”机制已上线运行。园区配备三座总容积达2.4万立方米的事故应急池,三级防控设施和一体化信息平台联动运转,确保突发情况下废水废气“拦得住、排得出、管得好”。
“近三年来,园区未发生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园区负责人介绍。2025年6月,该园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一园一策一图”国家级试点园区,成为全国化工园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的“沿滩样本”。一张严密运行、环环相扣的绿色“防护网”,正将这座现代化园区牢牢托举在生态安全之上,也托住了公众对化工产业的信任与期待。
氟硅新材料不是“高污染”,是“高科技”
从防腐涂料到医用防护,从导电材料到新能源汽车,从轨道交通到5G通信,氟硅新材料已深度嵌入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无处不在”,更是众多关键技术与场景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绿色”是未来发展的通行证,“高端”是产业跃升的主方向。围绕“含氟”与“含绿”的融合赛道,沿滩区持续引入国通坤诚等一批“零碳”项目,加快构建绿色氟硅产业生态。2025年第二季度,自贡集中签约5个重点氟硅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达26.35亿元,其中3个项目落地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
以中昊晨光等企业为例,近年来自贡持续在高端氟材料领域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一批应用于5G通信、航天、医疗等前沿领域的氟硅材料成果相继落地转化,相关项目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展现出氟硅产业蕴含的巨大科技价值和发展潜力。
越来越多具备“科技含量”和“绿色基因”的氟硅高端制造项目,正加速落地,让“绿色氟都”的“绿”意更浓、“都”字更实。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中,自贡沿滩正以氟硅新材料为核心支点,持续构建新质生产力新样板。
一头做好“强链补链”的产业文章,一头下好“园区+链主+平台”的协同棋局。沿滩正全力提升“含绿量”、增强“含金量”、扩大“含氟量”,加快构建从“盐”起步、延伸至“下游应用”的全链条氟硅产业生态。
从“高污染”的传统标签,到“低碳+高端”的崭新形象;从“盐的城市”到“智造高地”,自贡正用氟硅这一笔,重绘产业跃升的未来曲线。
这一次,人们不仅看见氟硅新材料“可以安全”,更看见它“值得期待”。一张绿色新名片,正从千年盐都启程,奔向世界舞台。(冯妮娜 陈思燕)
来源:沿滩融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