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科创板6岁 上市“硬科技”蓉企达19家

总市值近3000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超37亿元

2025年07月23日08:29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科创板6岁 上市“硬科技”蓉企达19家

技术人员在位于成都的百利天恒创新药实验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邹欣摄

  看全国

  589家科创板公司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领域占比超80%

  融资额超1.1万亿元

  总市值超7万亿元

  2024年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

  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16项

  379家公司入选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

  看成都

  19家科创板公司

  数量居全国第七 中西部第一

  合计募集资金超过200亿元

  总市值近3000亿元

  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37亿元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6周年。6年来,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起步,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目前,共有589家企业上市交易,融资额超1.1万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

  6年来,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有19家成都企业进入这块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从芯片国产化到新能源出海,从创新药上市到AI赋能千行百业,这些企业以年均超10%的研发投入占比,跑出了科技创新的“成都速度”。

  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

  成都,促进科技成果加速“结果”

  记者统计发现,2020年,成都先导率先在科创板上市后,秦川物联、盟升电子、苑东生物也陆续在科创板上市。2021年,成都企业科创板上市的进展明显加速。纵横股份、极米科技、智明达、圣诺生物、欧林生物、天微电子、国光电气、中自科技8家成都企业先后在科创板上市,数量超过上年全年。2022年,坤恒顺维、海创药业、中无人机、思科瑞4家公司也相继敲响了上市铜锣。2023年、2024年随着百利天恒、成都华微和佳驰科技先后上市,成都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9家,合计募集资金超过200亿元,目前总市值已接近3000亿元。

  在科创板这片创新“试验田”上,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力。数据显示,2024年,19家成都企业研发投入超过37亿元,其中百利天恒更是研发投入超过14.43亿元。“硬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各方期待,未来的科创板不断提升包容性,汇聚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硬科技”企业,成为助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6年来,科创板以其包容与活力,为众多以“硬科技”为立身之本的企业提供了成长沃土,而借力科创板,成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今,成都正下大力气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堵点、痛点,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努力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近日,成都市科技局公布《成都市开展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针对社会资本对于早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敢投”“不愿投”,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引导多元社会资本共同投入,满足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的“第一桶金”需求,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得益于政策和资本的助力,成都“含新量”拔节生长,跑出一条上扬曲线。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6217.63亿元,同比增长3.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8.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674.29亿元、增长5%。

  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实战舞台”

  成都,助“硬科技”找到应用场景

  7月以来,多家成都科创板创新药企业传来重大突破。7月3日,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新药伦康依隆妥单抗完成了治疗鼻咽癌Ⅲ期临床试验;7月4日, 海创药业自主研发的1类抗癌新药氘恩扎鲁胺软胶囊发布上市。这两项突破,既是科创板“硬科技”实力的印证,也是科创板不断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突出体现。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以来,科创板支持和服务科创企业的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走进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纵横股份鹏飞科技园展厅里,一排排无人机一字排开,企业发布的低空数字经济解决方案,展示了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

  “我们今年发布了多款无人机,包括首次发布的多旋翼无人值守机库JOS-P200、全新升级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值守机库JOS-C700、强标无人机CW-20E、云龙固定翼无人机系统等。”纵横股份董事长任斌告诉记者,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深入应用,低空数字经济将在智慧空管、智慧城市、智慧应急等领域爆发式增长,推动低空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产品持续上新的背后,是成都持续推动场景创新,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实战舞台”。今年3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挂牌“场景创新促进中心”,设立“场景创新部”,系统性开放“城市级”应用场景,帮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目前,场景中心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布场景需求,释放真实的应用场景。

  延伸阅读

  成都企业应抢抓资本市场机遇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681亿元,是2024年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的三倍多。同时,科创板研发人员约24万人,占员工总数的近三成。

  随着创新要素持续投入,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愈益显著——

  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排名全国第一;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达到216项;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

  科创板上市企业地域分布呈现显著的区域集聚特征,589家科创板企业分布在24个省份。从城市看,上海(93家)、北京(74家)、苏州(57家)为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前三城市,成都为19家,位居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在副省级城市当中位居第四位。

  从市场规模来看,589家科创板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行业分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领域占比超80%,其中集成电路企业1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113家。成都1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总市值接近3000亿元,其中仅百利天恒最新市值达到1253亿元,位居科创板市值第6位。此外,中无人机、佳驰科技、成都华微、国光电器、成都先导等企业的市值也超过百亿元。

  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1+6”中的“1”,指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6”则是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适用。

  “成都企业应该抢抓资本市场机遇。”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西区主管合伙人刘洋表示,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2025年A股新股发行将与2024年看齐。随着中国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及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有盈利创新企业上市等政策的实施,未来A股市场将逐步活跃,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