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广元:努力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广元样”国际旅游城市

2025年07月22日18:2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每一位广元人、每一位旅人,都能在广元触摸古城、古道、古关、古崖的沧桑风韵,品味李白、杜甫、陆游、李商隐留下的诗情画意,感受川北薅草锣鼓、白花石刻、麻柳刺绣的匠心魅力。

近年来,广元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广元样”的国际旅游城市。

蜀道天堑蜕变为文明通衢,千年古柏化身国家名片,曾家山民宿集群带富一方水土,海外传播受众覆盖多国……广元的山水肌理间,正奔涌着文旅融合的磅礴脉动。

深耕文物保护 续写文明密码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是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纽带、桥梁。

早在7000年前,广元这片土地上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孕育了与仰韶文化同步的中子铺文化,填补了长江以北、秦岭黄河以南无细石器文化的空白。2300多年前,这里置县建城,开启了千年广元的生生不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从这里走向长安,4.7万英雄儿女从这里出发长征、走向胜利。

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剑门蜀道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黄猫垭战斗遗址等省保单位85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达1079处。从考古勘探到三维建模,从创新业态到塑造品牌,广元市深耕文物保护,推动价值转换,让文物真正成为“可触摸的历史、可带走的文明”。

中国邮政即将发行《古树名木》特种邮票图稿,2300岁的翠云廊剑阁柏首登“国家名片”。翠云廊是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其保护案例入选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蜀道金牛”文物主题游径入选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十佳案例,它以160公里金牛古道为轴,串联广元至绵阳3区2县的文化瑰宝,打造全国首条跨区域文物主题游径。

在守护文明根脉与赋能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中,广元始终致力于多种形式讲好文物故事,探索文物资源的价值延伸。

科技赋能,让历史文明可触可感。明月峡悬崖上的栈孔被赋予电子身份证;皇泽寺57个佛龛完成数字化扫描;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里,AR技术重现着远古人类打制石器的火星飞溅……古老的记忆,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

建强健全博物馆体系,展示广元悠久历史文化。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博物馆、纪念馆20家,全市馆藏文物8000余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声响亮。麻柳刺绣走进达沃斯经济论坛;白花石刻敲开北美大门,收获海外订单;羊岭布艺童帽赴马来西亚展出;唤马剪纸、歧坪真丝地挂毯亮相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沿着蜀道,广元非遗走向世界,而且有了自己的精品旅游线路。

聚焦产业融合 塑造文旅品牌

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型升级。广元立足资源优势、通道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剑门关、昭化古城等世界级历史人文资源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从火爆出圈的广元女儿节到独具特色的女皇故里彩灯会,从原创红色豫剧《烽火情缘》到首部大型沉浸式实景剧《葭萌春秋》,从景区“二次创业”到“坐高铁游广元”活动……该市通过“文化+”“生态+”“研学+”等模式,构建起多元产业矩阵,塑造地方特色文旅品牌,充分绽放广元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犹记一幕——剑门关北门广场,成都理工大学百名学子齐诵《蜀道难》。这项将文化知识转化为旅游福利的创新,将当地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已吸引27万人次参与。

绿水青山是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也是产业发展的“金山银山”。目前,文旅康养产业占全市GDP比重已达19%,形成“观养看云海、居养住民宿、文习蜀道、体练气功、食尝百菌、医泡温泉”的六维体系。广元市已连续6年跻身“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曾家山崛起1300余家特色民宿,2万张床位嵌入青山翠谷。

近年来,广元市实施剑门关景区提质扩容、大唐家河旅游区建设等50余个重点项目,推动剑门关——昭化古城连片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支持曾家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助力米仓山冲刺AAAAA级旅游景区。重点推进景区“二次创业”,不仅提升硬件设施,还精心开发了文旅产品,“仙云集市”单日营业额突破10万元。景区与手游《率土之滨》跨界合作,“古柏保护勋章”打卡活动串联起九大文创场景。

在资源开发的同时,文旅线路设计也不断创新,“重走古蜀道”“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寻踪”“红色精神传承”等主题精品线路持续增强广元文旅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截至目前,广元市已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46个。其中,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3个、数量居全省第五位;国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6个,彰显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强劲增长势头。

加强国际传播 促进文明互鉴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中多处体现“广元元素”,更赋予广元发展新的重大机遇——“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近年来,广元围绕“剑门蜀道 女皇故里”城市品牌,大力开发国际市场,通过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文旅推介会,邀请国际媒体人连续7年走进广元,国内外各类媒体刊播(发)广元文旅活动新闻稿件3500余篇(条)、点击量超4.3亿次……

2024年,集“形象推广、文化交流、资源整合”于一体的广元国际传播中心挂牌成立,聚焦“蜀道+熊猫”标签,突出大蜀道、女儿节、唐家河生物多样性等主题,集合打造品牌栏目;建立“海外推荐官”队伍,与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探索建立国际传播人才实践基地,形成“本土创作—大V转发—社群扩散”的传播链条。

“与长城一样,蜀道这一跨越千年的中国工程奇迹,至今仍在为不同文明对话提供着重要启示。”2025年3月,八旬美国老人、蜀道推介大使贾和普第25次来广元寻访古蜀道,并在剑门关成立工作室,持续向世界宣传推介蜀道文旅资源;加拿大籍学者、主持人、相声演员大山在古蜀道上向世界发出邀请……今年1至5月,全市共吸引入境游客2.45万人次,预计全年将突破10万人次。

“现在,广元‘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为我们加强与国际旅行社合作,积极吸引国外客流,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元青年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邦建表示。

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到如今“五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交通动脉加速文明互鉴:西成高铁将西安到广元的时空距离压缩至2小时;景区“零换乘”体系让85%的AAAA级景区实现高铁直达;盘龙机场的航班通达近20个主要城市,国际游客经成都中转当日可达,为全世界来广的游客铺就一条旅游通途。(李家卉)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