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智汇量子 科创天府”

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蓉城启幕

2025年07月21日20:4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大会启幕。 朱信雨摄

大会启幕。朱信雨摄

7月21日,第四届 CCF 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5)在四川成都盛大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电子科技大学、天府绛溪实验室联合承办,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学术界、产业界及高校的 1400 余名代表齐聚一堂,以 “量子计算融合人工智能 赋能千行百业” 为主题,共话量子科技前沿动态,探索 “量子 + AI” 深度融合路径,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三天盛会筑平台:多维交流推动产学研协同

作为量子计算领域的年度盛会,本届大会为期三天,通过 “高水平特邀报告 + 跨界圆桌对话 + 创新成果发布 + 专题论坛 + 产业展览” 的多元形式,构建覆盖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应用、标准制定的全链条交流合作生态。

开幕式上,各界代表围绕量子科技发展方向与协同路径发表致辞 ,CCF 秘书长、唐卫清对成都各界支持表示感谢,强调 CCF 将持续推动量子计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育,并依托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强化科普工作,提升公众对量子科技的理性认知,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CCF秘书长唐卫清。朱信雨摄

CCF秘书长唐卫清。朱信雨摄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兴国表示,成都正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未来将通过政策引导与示范应用加速量子等未来产业培育,期待与产学研各界携手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兴国。朱信雨摄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兴国。朱信雨摄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赵志钦介绍了学校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学科布局与科研突破,他认为大会将为量子科技国际化交流、产学研互动及产业化落地提供重要支撑。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赵志钦。朱信雨摄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赵志钦。朱信雨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CCF 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郭光灿指出,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的天然互补性为技术突破提供了新可能,面对战略机遇,需以开放共享、跨学科协作和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我国量子科技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CCF 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郭光灿。朱信雨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CCF 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郭光灿。朱信雨摄

前沿分享与深度对话:展现量子科技多元路径

特邀报告环节聚焦量子计算关键领域,多位顶尖学者带来前沿成果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贾金锋围绕 “拓扑量子计算” 解析技术原理与发展潜力;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苏刚以《量子智能计算:机遇与挑战》为题,探讨 “量子 + AI” 的融合机遇与突破方向;西交利物浦大学数理学院教授丁津泰则以《突破 200 维格最短向量问题挑战》作结,展现了量子计算在复杂问题求解中的技术突破。

在 “量子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趋势” 圆桌论坛上,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针对 “技术融合路径”“应用落地场景”“产业协同模式” 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一致认为跨领域协作与场景化应用将是推动技术落地的关键。

圆桌论坛。朱信雨摄

圆桌论坛。朱信雨摄

成果发布与人才培育:激活创新生态与传承使命

大会同步释放多重创新信号:十余项来自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量子计算相关成果集中发布,涵盖软硬件技术与应用方案;CCF 计算机博物馆捐赠揭牌仪式同期举行,通过历史传承与科技普及,强化行业创新共识。

据悉,后续两天大会将进一步聚焦细分领域:

专题论坛将围绕量子计算理论算法、软硬件架构、物理实现等核心方向展开深入研讨;青年学者论坛、优秀博士生与学生论坛将为新生代科研力量提供展示与交流平台,助力人才梯队建设;产业层面,“量子科技与人工智能产业对接交流会” 及专业展览将聚焦工程化实践与产业生态建设,推动技术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

大会还进行了相关单位对在建的全球最大计算机博物馆、CCF计算机博物馆捐赠的揭牌仪式。CCF副秘书长臧根林和CCF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晓明出席。

CCF计算机博物馆捐赠的揭牌仪式。朱信雨摄

CCF计算机博物馆捐赠的揭牌仪式。朱信雨摄

大会搭建桥梁 成都蓄势赋能

成都中微达信科技董事长曾耿华评价道:“作为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交流窗口,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的召开,不仅集中展现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前沿进展,更通过产学研协同机制,为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搭建了高效桥梁。”

参会嘉宾、深圳量旋科技创始人兼CEO项金根博士则关注到东道主城市的发展潜力:“成都正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向‘智造之城’‘科创之城’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将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独特的‘天府力量’。”

据悉,本届大会将持续至7月23日,更多前沿观点与创新成果值得期待。(严蓉)

(责编:罗昱、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