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自贡大安:织密“防备应治”全链条,筑牢老城区防汛“安全链”

2025年07月18日16:21 |
小字号

针对老城区无大江大河却常年受强降雨内涝、房屋漏雨、树木隐患威胁的特点,龙井街道立足实战、超前谋划,创新构建“防、备、应、治”全链条防汛体系,在风雨来临前筑牢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防”字当先,织密风险预警“感知网”

精准识别隐患点。针对老城区地势低洼、管网老化、房屋密集的特点,开展“地毯式+网格化”隐患排查。建立动态更新的风险隐患数据库,对辖区11处易涝点、25栋老旧平房、4个地下车库等重点部位实行“一点一策”管理。信息互通强预警。夯实“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预警响应责任体系,通过值班电话、微信群、多频次巡查等方式,确保气象预警、险情指令等信息第一时间、无衰减地传递至社区干部、网格员、龙井栋长和居民手中,特别关注独居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落实“人盯人”通知机制。预案演练常态化。坚持实战导向,动态修订《龙井街道防汛应急预案》并制定龙井8栋专项预案。汛前组织街道、社区两级开展桌面推演+情景化实战演练12场次,覆盖社区干部、网格员、物业、居民代表等500余人次,切实打通应急响应“最后一米”。

“备”字托底,建强应急保障“资源库”

物资储备“足”且“快”。依托上级物资调配丰富街道物资储备库,各社区建立微型储备点,储备帐篷、救生衣、雨衣、铁锹、十字镐、应急照明灯、抽水泵、应急电源等物资100余件套。在库室设置“物资地图”,实现物资种类、数量、位置实行定人定位管理,确保“调得出、运得快、用得上”。队组建建“专”兼“合”。组建由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民兵、物业人员、志愿者组成30人的街道应急抢险救援分队,各社区组建20人的应急分队。与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消防大队等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定期开展防汛技能专项培训。避险场所“安”又“暖”。提前规划并完善学校、公共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等11处应急避灾场所,储备基本生活物资,明确管理责任人,对独居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转移帮扶台账,确保转移安置“不漏一人”。

“应”字为要,锤炼快速处置“硬功夫”

指挥调度“扁平化”。强降雨期间,街道防汛值班室实行24小时实体化运转,由街道主要领导带班值守、靠前指挥调度。同步构建“一键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实现指令、要求直抵一线防汛点位,有效压缩响应层级与时间差,保障突发险情信息的快速上传与处置指令的精准下达。响应处置“加速度”。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三早”机制,对积水点,采取“一点一策”模式,强排+疏通+引导多管齐下,力争“雨停路净”;对老旧房屋组织专人巡查,发现险情立即转移人员,并做好警戒和后续处置,实行发现-上报-研判-处置-反馈的“五步快处法”闭环管理。协同联动“一盘棋”。强化与区级应急、执法、水务、自然资源、电力、通信等部门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建立信息共享、力量互补、资源互济的协同作战机制,形成强大合力。

“治”字固本,打好标本兼治“组合拳”

工程治涝“补短板”。持续推进积水点疏通工程,近年累计通过人民路管网改造工程和仁和路管网改造工程整治易涝点位42个,改造小区公共排水管网2000余米,增设雨水篦子84个,提升管网收水、排水能力。生态治理“增韧性”。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广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在12个小区实行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口袋公园等项目,提升源头滞蓄、渗透能力。智慧管理“提效能”。深化智慧防汛应用,结合“翼享家”智慧管理平台,融合视频监控、应急预案、物资队伍信息等,构建防汛“智慧大脑”,提升风险研判、模拟推演、辅助决策和灾情评估能力。

在应对7月三轮强降雨中,龙井街道“防、备、应、治”全链条体系经受住考验,实现人员零伤亡、财产损失小,保障了城区运转和秩序。下一步,街道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夯实该体系,用更实举措提升老城区防汛韧性。(张利涛)

来源:龙井街道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