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朝天:以民宿为媒,让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

7月18日,2025曾家山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召开,让这座位于广元市朝天区的“蜀道亚高原”再次成为全国文旅界的焦点——以1300米平均海拔、23℃盛夏清凉、33000个/cm³负氧离子为底色,朝天区正以民宿产业为笔,在7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台地上,绘就一幅生态与人文共生、产业与民生共兴的新画卷。
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民宿生长的“朝天土壤”
朝天区曾家山,地处秦巴山区南麓,是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天然空调”。这里夏季无酷暑、无蚊虫侵扰,喀斯特地貌筑牢生态屏障,杜绝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抬头见青山,推门入氧吧”是常态。更独特的是,这里既有北方的天高云淡,又有南方的温婉湿润,成为游客心中“住着就不想走”的康养秘境。
嘉宾考察曾家山生态环境。朝天区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禀赋之外,深厚的文化根系为朝天民宿注入灵魂。作为古蜀道文化核心区,曾家山周边的蜀道遗迹、三国故事、民俗风情,被巧妙融入民宿的设计与体验中。清晨的集市上,核桃馍、萢儿饼的香气与生态果蔬的清新交织;夜晚的汉王老街,灯笼摇曳中,烤串的烟火气与民宿的暖光相映成趣。“云顶美宿”将南国冰雪IP与山居度假深度融合,“布谷布谷”让山居美学与功能主义完美结合,“晓山青”把传统川北老屋熔铸成精品院落……这些民宿不再是单纯的住宿载体,而是成为展示朝天乡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政策铺路,配套筑基:民宿腾飞的“朝天动能”
民宿产业的蓬勃,离不开朝天区“看得见的手”的精准引导。近年来,朝天区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联动”理念,以“高端为引领、中高端为主体、低端为补充”的旅游民宿发展思路,相继出台《朝天区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广元市朝天区旅游民宿等级划分及评定办法》等政策,对新建、改扩建民宿项目分类分档给予补助,对获评国家等级、市级最美民宿的经营主体给予专项奖励,形成“政策红利+市场活力”的发展合力。
硬件配套的跃升,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随着黑曾公路即将建成,曾家山到广元市区的距离将缩短至半小时;京昆复线通车后,到成都、西安的时空距离大幅拉近,西成客专每日200余趟列车让跨省通勤如“同城”。在曾家山核心区,荣乐古街、原乡商业街等业态集群成型,康养医院、滑雪场、温泉水世界、体育公园等设施一应俱全,“住民宿、游山水、享康养”的全链条体验已然成熟。
数据见证成长:2023至2024年,曾家山新建民宿140家、改扩建320家,新增床位5000余张,累计形成涵盖高端酒店、精品民宿、特色客栈、农家乐的1300余家住宿集群,夏季“一房难求”成为民宿产业火爆的生动注脚。
品质为要,集群共兴:民宿标杆的“朝天答卷”
在2025曾家山民宿产业发展大会上,朝天区民宿再获殊荣:“烟云里”获评国家等级旅游民宿,“云顶美宿”“晓山青”“拾山院”入选首届“广元最美旅游民宿”榜单。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朝天区对民宿“品质化、特色化、集群化”的执着追求。
民宿产业发展大会现场。朝天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单体精品到集群发展,朝天区民宿已形成“星月同辉”的格局。在曾家山,既有“布谷布谷”“烟云里”等主打高端康养的精品民宿,也有“桃园居”等融入农耕体验的中端客栈,更有带动农户参与的特色农家乐,满足从亲子家庭到银发群体的多元需求。民宿经营者优先聘用本地村民,采购生态农产品,仅曾家山区域就带动近3000人就业,户均年增收超5万元,让“民宿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宣言引路,未来可期:民宿蓝图的“朝天展望”
大会发布的《民宿发展曾家山宣言》,为朝天民宿产业锚定了新方向。遵循“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乡村同兴”等准则,朝天区定下2025年目标:培育国家级旅游民宿1家、省级旅游名宿1家、市级旅游名宿2家、区级旅游民宿50家,打造5个特色民宿村落,让曾家山成为“全国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从蜀道深处的山居小院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产业标杆,朝天区正以民宿为媒,让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这座蜀道亚高原上的“民宿村落”,正邀八方宾朋共赴“清凉之约”,共绘文旅融合新图景。(冉金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