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逛逛成都今夏最具清凉感的展览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7月16日上午,几个小学生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展厅时,十分自然地就冒出这么一句。
在这个四川地区首场以文物为视角解读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大型原创特展上,你不由自主地就会在脑海中去搜索那些与青色有关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这是今夏成都最有清凉感的展览,没有之一。
作为国家文物局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个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本次展览汇集故宫博物院、湖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国内2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青色系文物,包括青玉、青花瓷、青瓷、翡翠、绿松石、青金石、服饰、青绿山水画等,带领观众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青色美学之旅。
据博物馆执行策展人任华利介绍,之所以会以颜色为主题来策展,一个重要原因是金沙遗址本身就出土了不少青色玉器和绿松石等,颇有特色。“比如我们非常出名的那件藏品——新石器时期的十节玉琮,这次也有展出。”在此基础上,结合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审美地位,做了这一场美丽的展览。
从“青,东方色也”的序厅开篇,通过文献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为观众们系统阐释了青色在自然、人文、哲学中的丰富内涵,初步构建起理解青色文化的认知框架。
展览主体则分为三个有机衔接的单元:第一单元“蓝田日暖玉生烟”聚焦自然馈赠,展示了新石器时代十节玉琮、商周玉璋、清代御制题诗翡翠福禄寿图插屏、商周绿松石珠、清代青金石炉、瓶、盒三事等天然矿石的青色之美。
第二单元“雨过天青云破处”转向人工巧作,呈现了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清代宣统款霁蓝描金团花瓶、战国螺旋纹琉璃珠等窑火淬炼的青色器物。
第三单元“世间无限丹青手”则进一步升华至美学传承,汇集了清代蓝纱地绣八宝云龙纹单袍、清代珠绣凤穿牡丹绿湖绉帐檐等织物,以及清代苏孙瞻青绿山水卷、清代沈宗骞山水图册等青绿山水画。
三个维度层层递进,通过品类丰富、造型优雅的青色系文物,完整展现了青色从自然本源到人文创作的演化轨迹。展览在尾厅“青出于蓝胜于蓝”落下帷幕,通过展示四川地区的瓷胎竹编、蜀锦、蜀绣、川剧等青色非遗物品,生动诠释了传统色彩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特别推出“青韵疗愈”主题体验,专门设置了可以直接用手触摸的青金石、孔雀石等矿物样本,同时设置了盲文标签,后续还将定期举行手语专场导览服务,让视障、听障等特殊群体也能充分感受青色文化。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