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邑创新村域品牌建设 “邑村邑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人民网成都7月17日电 (赵祖乐)2025年3月,四川省启动“百片引领、千村带动、万村补短”工程,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都大邑县率先探索村域公共品牌建设新路径,深挖本土特色产业与文化资源,以首批重点村(社区)品牌提升为抓手,在川西坝子上绘就了独具特色的“邑村邑品”振兴画卷。近日,“分水福村”(分水社区)、“桐林碾村”(桐林社区)、“白马农场”(白马村)等首批村域公共品牌正式亮相,这些诞生于田间地头的视觉标识,正成为激活产业升级、传承乡村文化、塑造乡村新形象的关键引擎。
分水社区:“四色”绘福,山水间的当代叙事
斜江河畔的分水社区,品牌标识以“福”为魂。青黛、朱红、竹簧绿、稻金黄四色,巧妙取自河水、窗棂、远山与谷穗,屋檐弧线兼具河岸与书法韵味。这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将“四季有福”的民谚具象化为“福在山水间”的当代表达。标识不仅成为连接生态福地与川西旅游环线的视觉纽带,更生动诠释了“分水润生 聚福成源”的发展理念。
桐林社区:水碾“本”字,书写农耕传承与新生
桐林社区的品牌灵感源于清代水碾。标识以“本”字为核心,鸦青、朱红、郁金三色构成,笔画巧妙转化为进料口、碾盘与水车转轴。这个会“说话”的设计,既解构了水碾的力学原理,更传承了“百家修一碾”的协作精神。如今,标识引领村庄复兴:老人讲述碾坊历史,年轻人开发文创产品,有机大米包装印上构造图解。“守住水碾就是守住农耕文明的根”,“本”字标识完美融合传统农耕美学与汉字智慧,成为“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的桐林宣言。
白马村:三笔“白马”,勾勒农耕智慧与现代交响
晨雾中的白马农场,品牌标识以极简的三笔墨韵勾勒大地诗意。苔青底色流淌河流生机,凝墨马首定格晨雾朦胧,朱砂飞白点染果霜甜蜜。“白马”二字间暗藏犁铧深耕之力,“马”尾一笔化作摇曳麦穗,飞白处似有谷粒飞扬。随着葡萄成熟季的到来,这套蕴含农耕智慧的视觉符号正凝聚品牌力量。标识中那个兼具麦穗与马尾特征的“马”字,恰如白马村自身,在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生态农业的交响中,奋力谱写振兴乐章。
立足各村自然资源、文化根脉与特色产业,大邑县正系统推进重点村(社区)的品牌设计与落地实践。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邑村邑品”,不仅是当地践行四川省“百千万”工程的创新答卷,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兼具地域特色与推广价值的村域品牌建设“大邑样本”。一幅以品牌之力激活乡村、赋能振兴的新图景,在川西坝子上徐徐铺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