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翠韵看金沙,四川文物色彩美展第一家

人民网成都7月17日电 (记者刘海天、实习生张悦)“青山一道同烟雨”“碧海青天夜夜心”“青枫浦上不胜愁”“杨柳青青江水平”……中国传统文化里,对青色有着无数的描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比如,“天青色等烟雨”的青花瓷,就是其中一种迷人的艺术形式。
7月16日,四川地区首个以文物为视角解读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大型原创特展“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在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
“如果有一种颜色可以代表中国美学,我认为那就是‘只此青绿’!”一位导览人员的话,点出了本次展览的主题。本次展览汇集故宫博物院、湖南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国内2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青色系文物,包括青玉、青花瓷、青瓷、翡翠、绿松石、青金石、服饰、青绿山水画等,带领观众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青色美学之旅。
讲解员化身“王希孟”导览。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在开幕活动现场,讲解员化身天才少年王希孟为观众引路讲解,从文物历史聆听到手工香牌制作,让观众全方位体验宋代“礼、香、茶、艺”的雅致生活。
一步一景,在文物里解锁青色的N种模样
本次展览以“青,东方色也”的序厅开篇,通过文献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释了青色在自然、人文、哲学中的丰富内涵,为观众构建起理解青色文化的认知框架。
展览主体分为三个有机衔接的单元:第一单元“蓝田日暖玉生烟”聚焦自然馈赠,展示天然矿石的青色之美;第二单元“雨过天青云破处”转向人工巧作,呈现窑火淬炼的青色器物;第三单元“世间无限丹青手”则进一步升华至美学传承,比如清代蓝纱地绣八宝云龙纹单袍、清代珠绣凤穿牡丹绿湖绉帐檐等织物。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完整展现了青色从自然本源到人文创作的演化轨迹。
以青为媒,沉浸式邂逅东方美学
整个展厅以中国传统色彩中的青色为核心,通过青绿、淡绿、淡蓝等色彩的巧妙搭配,营造出和谐雅致的东方意境。
并且展厅内巧妙融合数字技术与沉浸式互动,打造出丰富多元的感官体验。展墙上,“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等描摹青色的诗词在光影流转间构筑起一个充满诗意的青色世界;巨幅青花瓷瓶投影上的人物、动物、花卉等纹饰也“活”了过来;互动留言墙精心打造青绿竹林场景,观众在竹叶形便签留下的每一条感悟,都为展览增添了灵动意趣。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特别推出“青韵疗愈”主题体验,观众可在宁静雅致的青色氛围中通过触摸矿物样本、品闻茶香、聆听雅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观众触摸矿石样本。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青韵延续,让青色之美触手可及
在展厅外的文创商店,青花冰箱贴、“长沙窑”小夜灯、瓶妃盲盒、宋瓷盲盒等70余种青韵系列文创上架,承载着独具东方韵味的青色浪漫。
“青·韵”系列文创产品。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在展览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还将推出“万物青”线上数字展,通过解码互动和视频动效,展示“青”所蕴含的东方神韵。同时,为方便各地观众观展,官网专题页面、微信语音导览及360°全景导览等也在开展当天和展览期间陆续上线,打造全民参与的展览互动体验。
从文物静观到沉浸互动,从线下展厅到线上数字展,原创特展“青·韵”正以多维度体验唤醒沉睡的色彩美学。让观众能够亲手触摸历史肌理,品闻千年雅韵,在可触可闻的“东方色”中,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青色之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