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资阳雁江“四大工程”绘就沱江幸福画卷,生态改善催生亿元级富民产业

2025年07月16日18:4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夏日清晨,霞光泼洒在资阳主城区沱江左岸蜿蜒14公里的滨江路上。江面波光粼粼,白鹭翩跹掠过,岸边绿树成荫,市民漫步其间,尽享亲水之乐……一幅“彩霞满天映照沱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是资阳市雁江区在长江重要支流沱江上践行“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幸福河湖建设要求的优异答卷。

近年来,雁江区紧紧围绕幸福河湖建设目标,实施“彩、霞、满、天”四大工程,全力推动流域共治、水岸同治,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区域发展增添了一抹碧绿,沱江(资阳市雁江区段)不仅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幸福河湖名录,其建设经验更被水利部评为2024年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碧水映彩:浊水清波展新颜

七月中旬的沱江(资阳市雁江区段),依旧水清岸绿。趁着好天气,每天清晨和黄昏,两岸的沿江步道上,市民们都会在此散步聊天、休闲锻炼。“以前又是网箱养鱼,又是污水直排,河边上的环境差得很!”在沱江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刘大爷,对这场“水质翻身仗”记忆犹新。

曾几何时,网箱养鱼、污水直排、非法采砂让沱江伤痕累累,水质一度恶化至Ⅴ类。为彻底改善沱江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态势,雁江区将沱江作为幸福河湖来打造,以“碧彩工程”为抓手,持续厚植沱江生态底色。

迎宾大桥。王仲杰摄

迎宾大桥。王仲杰摄

2017年以来,通过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累计取缔沱江沿线112户河道网箱养殖户1529口网箱、4394平方米守鱼棚,整改工业性排污企业50家、关停13家,关停畜禽养殖户212户。同时,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沱江161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整治工作,投入875万元清理漂浮物和垃圾2.7万吨,集中力量取缔沱江非法砂石加工点46个,完成12公里采砂河段生态修复。

这样的变化,也源于雁江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坚定决心。雁江区大胆创新“河长+”模式,实施“河长+警长”“河长+纪委”“河长+技术河长”等工作机制,统筹流域资源和工作力量,确保每一段河道都有人管、管得好。2017年以来,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4800余次,用脚步丈量着沱江的每一寸岸线。

一系列举措下,沱江的水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5年时间,沱江水质实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17年的6.2%升至2022年的100%,入长江口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实现了从“浊水”到“清水”的华丽转身。

看到沱江水环境的改善,刘大爷高兴道,“现在好了,水清了,树多了,我们一大家子都愿意来这边散步、锻炼。”

长堤拾霞:文脉悠长润心田

当清清沱江重新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时,人们发现变化的不仅是水色,更是这条母亲河的文化底色。治理后的沱江,不仅流淌着清澈的水流,更荡漾着文化的清波。

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灵魂。雁江实施“碧霞工程”,将河湖生态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让沱江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依托“碧霞工程”的推进,这些文化内涵正被具象化为一批特色项目。

雁江以蜀人原乡滨江河湖公园为核心,挖掘弘扬古蜀文化、“三贤四杰”、字库文化、沱江水文化和长寿文化等,因地制宜打造蜀人原乡广场、字库山公园、水上主题乐园等重要节点以及晏家坝乡村公园、天府花溪、佛山橘海三大农文旅融合示范园区,修建鲤鱼水库水文化展示馆,通过串珠成线的方式,把沱江流域悠久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形成特色文化长廊。

字库山公园。王仲杰摄

字库山公园。王仲杰摄

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让沱江不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成为了一个承载着雁江记忆与情感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文化不仅流淌于景观之中,更跃动于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之上,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韵味。“这边经常办一些节会活动,前段时间还办了小龙虾节,不仅热闹,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很多文化故事,非常有意思!”市民黄女士兴奋地分享道。

雁江依托蜀人原乡滨江河湖公园,成届制举办新春大庙会、小龙虾美食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将幸福河湖变成传承弘扬民俗风情的载体、沿岸百姓精神文化的纽带,沱江沿岸产业集群每年创造GDP超30亿元,幸福河湖建设成为推动雁江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生机满溢:宜居宜业酿甘甜

这份亮眼的经济答卷,最终化作了沿岸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傍晚时分,14公里的滨江路上,市民们或散步或慢跑;十余个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上,运动爱好者们尽情挥洒汗水;茶楼餐吧里,人们悠闲地品着茶,享受着惬意时光……这幅生动的民生图景,正是“碧满”工程写下最温暖的注脚。

雁江区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以保护促发展”的原则,以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工程、弘扬水文化为宗旨,实施“碧满工程”,因地制宜规划“一心一带五组团”,即: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十里沱江滨水景观带,字库山公园、宝台公园、古渡文化公园、滨江公园、白沙村水旅“五组团”,让沱江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让沿岸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推动宜居的同时,雁江区更注重以水促业。依托沱江优质的生态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打造了雁江区柑橘现代农业园区、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等16个农业示范园,建成2个工业园区、3个农旅融合示范点,每年可创造GDP数十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收3745元。

“现在这边环境好了,业态也越来越丰富了。”在沱江沿岸叮叮集市经营一家咖啡屋的张女士说,“市民游客比以前多很多,大家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特别满足。”

张女士的经历,正是沱江幸福河湖建设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随着“碧满工程”的深入推进,沱江沿岸不仅成为了宜居宜业的好地方,更带动了周边商圈人气不断提升,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充实。

江天圆梦:万家灯火照安澜

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正悄然点燃每个人守护家园的热情。

幸福河湖的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雁江区实施“碧天工程”,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幸福河湖的建设,让沱江的明天更加美好。

在沱江岸边,经常能看到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就是雁江区组建的巡河志愿队和120余支“河小青”志愿队,他们或是在清理岸边的垃圾,或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向市民宣传河湖保护知识,激发人民群众爱水、护水自觉。

“保护沱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能成为一名志愿者,为家乡的河流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很有意义。”带着这份心意,志愿者们坚持定期开展巡河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河湖的重要性,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要让这份守护的热情与责任感感染更广泛的群体,还需创新的载体与平台。雁江通过举办了“发现沱江之美抖音短视频大赛”,鼓励市民用镜头记录沱江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在科技赋能方面,雁江区积极推进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建设,初步构建起“1+1+4”体系,即实时监控一张网,水情监测一张图,及水质监测、水情监测、禁渔监测、砂石监测“四大系统”,将河湖长制从“线下河长”向“智慧河长”逐步推进,提高了河湖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此外,雁江区还围绕沱江,布局发展水上运动、运动赛事等新兴业态,让市民与大自然面对面对话,站在家门口就能遥望美好的远方,共同描绘沱江幸福河湖的美好蓝图。

如今的沱江(资阳市雁江区段),水清岸绿、鱼游鸟翔,文化底蕴深厚,百姓安居乐业,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从“碧彩工程”筑牢生态根基,到“碧霞工程”赋予文化灵魂,从“碧满工程”促进发展惠民,再到“碧天工程”凝聚共治合力,雁江以“四大工程”为笔,在沱江左岸绘就了一幅安澜、生态、宜居、发展的锦绣画卷。

未来,雁江区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做好幸福河湖建设“后半篇文章”,让沱江的水更清、景更美、人民更幸福,让“彩霞满天映照的沱江”这张名片更加亮丽,力争今年将九曲河创建成省级幸福河湖、阳化河创成市级幸福河湖。(陶思懿)

(责编:罗昱、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