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写出文旅华章 革命老区也是“诗和远方”

今年“五一”假期,巴中市28个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8.44万人次,众多创意新场景,让这座川陕革命老区再次“出圈”。
近年来,巴中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民俗风情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巴中道路”。
千年古邑的“破圈”密码:从“看景”到“入戏”
“以前逛古镇,2个小时就走完了。现在从早到晚都逛不够!”6月23日晚,四川广播电视台《探寻古蜀道》直播走进恩阳古镇,200万网友在线“云打卡”“宋代市集”。这条以《东京梦华录》为蓝本打造的800米主题街区,复刻了宋代酒肆、瓦子、勾栏,与明清古建隔河相望,形成“一河两岸·古今共生”的独特景观。开街仅3天,便吸引游客18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收入翻番。
南江县断渠演艺中心。巴中文旅供图
南江《幻享·米仓道》科幻舞台剧,用裸眼3D唤醒千年巴文化。今年,云顶高山极限运动主题乐园、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等60个新储备项目整装待发,全年招引项目不少于30个,80亿元投资蓄势启程,巴中文旅新场景正次第绽放。
好IP的“双向奔赴”:从“资源”到“共鸣”
光雾山四季流转的绝色风光、“一城四龛”奇绝的地理人文格局,以及皮划艇马拉松、自由式小轮车的碧波争流,共同构成了巴中最火热的文旅名片。
光雾山秋季红叶景观。巴中文旅供图
南龛石窟。巴中文旅供图
今年以来,《巴中市打造“四龛福城”文旅品牌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南龛石窟游客量同比激增45%,门票收入增长38%。巴中更借力体育赛事放大IP效应,“观四龛福城 赏巴河逐浪”2025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首站盛大举行,完美演绎了“动与静”“古与今”的交融,成为“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典范。
过去一年,巴中举行的十余场国省级体育赛事吸引超10万人次参赛观赛,直接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综合消费同比增长四成以上,“跟着赛事去旅行”在这里有了生动注脚。
2025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四川巴中站比赛在光雾山举行。巴中文旅供图
红色基因的“时代答卷”:从“瞻仰”到“传承”
红色资源如何“活”且“火”?巴中给出“开发端、产品端、市场端”三端协同答案。
主动融圈,携手12个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共建共享;系统建链,推动红色旅游从“强资源”迈向“强品牌”、从“强参观”走向“强体验”、从“强景区”升级为“强目的地”;做实支撑,依托大巴山干部学院整合全市红色场馆,打造全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深度融合,一条红色研学线串起农、商、文、旅、体、康全业态。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航拍。巴中文旅供图
上游开发端依托革命旧址、纪念馆打造研学线路;中游产品端推出红色剧本杀、沉浸式党课;下游市场端通过“红色+康养”“红色+体育”等跨界融合,推动线上流量“出圈”、线下持续“变现”,真正把“流量”变为“留量”。
小城服务的“绣花功夫”:从“满意”到“惊喜”
“游客怕堵车,我们就增派320辆摆渡车;怕错过红叶,就每天发预报。”光雾山景区负责人介绍,去年红叶节期间,景区通过多平台联动引导,实现“零滞留、零事故”。而在恩阳龙舟赛现场,1500名警力、200名医护人员、8个水上急救点全程护航。中国龙舟协会点赞道:“赛事组织之专业,完全不像‘新手’!”
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巴中文旅供图
文旅竞争,归根结底是服务竞争。建立即诉即赔、快处快赔、赔偿先付的工作机制,志愿服务站内准备急救包、多平台联动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巴中把“绣花功夫”做到游客心坎里,让“初见是缘,再见倾心”成为最真诚的邀约。
从米仓古道的驼铃到光雾山的云海,从南龛石窟的千年微笑到龙舟赛的击水声,巴中正用实践证明:革命老区也能成为“诗和远方”。在这里,红色文化不再是教科书里的章节,而是可触摸的石刻、可体验的课堂;绿色生态不再是遥远的风景,而是康养民宿的窗景、极限运动的赛道。当历史与现代握手、山水与人文交融,一座小城便拥有了拥抱世界的胸怀。(实习生王孜萱参与采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