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千年盐都的青春守护:岐黄志仁实践团用医学智慧赋能盐工健康

2025年07月15日16:35 |
小字号

当古老中医智慧与现代康复理念邂逅千年盐业非遗,一场守护劳动者健康、赓续文化血脉的暑期实践拉开帷幕。7月5日至7月11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岐黄志仁实践团深入“千年盐都”自贡,聚焦盐工群体的职业健康痛点,将专业知识与盐业文化探索深度融合,用青春行动守护基层劳动者,传承千年盐都文脉。

出征:盐都踏征程,专业护安康

为解决盐工在特殊环境劳作导致的健康问题,岐黄志仁实践团决定将中医与康复服务送到盐业一线。为此,团队提前优化调研问卷、调试医疗设备、强化专业技能,为盐工提供精准康养服务做好准备。晨曦微露,岐黄志仁实践团在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集结出征。

探脉:古井寻根脉,盐场察痛点

实践团先后走访燊海井、久大盐业厂,既触摸盐业传承脉络,也探查盐工健康痛点。

于燊海井,生产部主任游强带领实践团成员体验提卤、熬盐等古法流程;转至久大盐业厂,长山盐厂负责人刘主任详细讲述了盐厂的制盐历史与现代化进程。

从燊海井到久大盐业厂,实践团通过深度触摸盐业传承的脉络,精准洞察盐工的健康痛点。“我会更加坚定地以专业护佑盐工健康,让康养服务与职业健康守护在盐业发展脉络中找到精准发力点。”实践团队长小祝感悟到。

践行:中医纾劳损,调研赠暖情

作为自贡盐业的基石,盐工长期在高强度劳作与潮湿闷热环境中工作,普遍存在腰肌劳损、关节疼痛、寒湿侵体等健康问题。

目睹盐工们的健康困扰后,实践团首先开展了盐工肌骨健康状况调研。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记录下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损伤现状,累计覆盖超80人。

基于调研结果,针对盐工高发的寒湿痹痛、肌肉劳损等问题,队员们选用艾灸、肩颈推拿与筋膜枪放松等方式,为盐工们缓解疲劳与疼痛。团队累计服务盐业工作者50余人。实践团成员小周感慨道:“看到盐工师傅们舒展的眉头,我突然懂了中医‘治未病’不仅是技术,更是责任。”

行动过程中,团队同步开展健康宣教。结合盐工工作场景,指导他们在工间进行简单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如抬手拉伸肩颈、屈膝活动关节等,通过反复示范讲解,让盐工将运动康复融入日常,自主守护健康。临别之际,队员们送上自制的艾草养生锤,并讲解使用方法和保健要点。

拓展:传承融思考,盐脉探源明

在千年盐都,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如流淌的文化血脉,凝结着盐工世代的智慧与坚守。实践团在张天憶老师带领下走进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以“Z世代”的鲜活视角,对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汉朝老师,借“井盐”这扇窗,聆听七旬盐匠的传承故事。

交流间,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刘汉朝老师回忆与伙伴们制作工具的经历并为实践团讲解小型铁五爪打捞落物的原理。

对话传承人,健康关切与未来期许

当被问及盐场工作带来的健康问题时,刘汉朝老师坦言:“在长期盐场工作中,确实遇到过不少健康问题。比如‘抠水’时,无论哪个季节,隔几分钟就得接触一次盐水,时间久了,关节痛、肩膀痛是常有的事,脚和膝盖也经常会疼。”

而提到“您对这项盐业非遗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尤其是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什么想说的吗?”时,刘汉朝老师表示:“对于这项盐业非遗的未来,我最大的期待是能把这门手艺好好传承下去。现在随着科技发展,从事这行的人越来越少,技艺几乎要失传了。作为这项技艺的传承人,我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所以在前几年我们就已经把所有自己知道的、能记录的传承内容都拍了下来,留存好。如果之后有新的接班人,我们也会尽力去教他们,让他们多积累经验。我们都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手把手地把所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让这门手艺得以传承。”

队员们在盐业历史中探索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特色康复疗法转化为可推广的健康守护方案,让千年盐脉的传承与盐工健康的守护并行不悖。

回响:青春承使命,赋能续薪火

从盐业一线服务到文化探索,岐黄志仁实践团以专业知识为笔,书写青春担当。

岐黄志仁实践团的行动,不仅是对盐工健康的守护,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守。在未来,他们将继续用青春的力量,为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发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赋能,为新时代的中国贡献更多青春力量。(川卫康院)

转自 四川观察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