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暑期托管班:师范学子护航,校园变青少年成长乐园

![]() |
体育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
“行课时间是大学校园,放假时间是青少年乐园。”当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暑期钟声敲响,校园并未沉寂,反而化作充满欢声笑语的成长沃土。在这片热土上,教师教育学院的师生们正以专业实践为笔,以社会服务为墨,将暑假托管班打造成“学、玩、创”三位一体的成长空间,既为青少年带来缤纷假期,更助推师范专业内涵建设走深走实。
假期不放假:学院师生构筑成长港湾
清晨7点30分,班主任李雨函老师已站在明志楼门口迎接孩子们,而前一天晚上她还在剪辑当日活动视频,用镜头定格孩子们手工制作、完成科学实验的精彩瞬间,这样的“超长待机”是托管班教师团队的日常,他们不仅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教学教学管理难题,更精心设计体智能训练、创意美术、趣味实验等课程,让孩子们在走班活动中释放天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刘艺娜的一天颇具代表性:上午带领三组小朋友开展“绘本剧场”,从《彩虹色的花》故事改编到道具制作全程主导;下午组织“牙签站起来”科学实验时,面对孩子“为什么水能让牙签站起来”的追问,她结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用通俗语言解释“水的张力”。“课堂上学的‘情绪引导手势’让内向孩子主动举手扮演角色,这种临场应变比模拟教学更淬炼能力。”刘艺娜坦言,每天记录孩子的节奏感表现、观察实验中的行为反应,让她对“保教结合”有了更具象认知。
实践即课堂:师范专业的“产教融合实验室”
托管服务成为师范学子的“沉浸式课堂”,推动“三能进阶”人才培养体系落地生根。在“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的递进训练中,学生上午组织音乐律动课时同步记录儿童行为,下午开展注意力训练课程时优化教学设计,形成“实践——反思——提升”的闭环。富有教育类专业特色的多维融合机制在此充分显现:学生在托管中运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所学指导生活护理,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的理论转化为手工课方案,甚至在处理突发问题时调用《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技能......“带‘牙签站起来’实验时,教材知识与孩子提问的碰撞,让我真正理解‘教学相长’。”学生刘艺娜的感慨,印证了托管服务作为“产教融合实验室”的价值。托管班的热烈运作,是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抓“五金”建设的缩影。数字媒体学院谭娟副教授的《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精品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托管班的手工教学方案;教师教育学院陈泓宇副教授的《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成果,则以动画课件形式出现在科学课堂,这种双向赋能让课程建设“根深叶茂”。
服务即建设:高校资源反哺社会的生动实践
在走班课上,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挺拔的身姿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师范学子们制作的玩教具在孩子们手中传递,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真正实现了“放假不打烊,活力再升级”。这不仅是青少年的乐园,更是师范教育“一线贯穿、三能进阶、多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活注脚——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教育的火种正被一届届教师教育学院学子接续传递。“把孩子送来川职院托管班后,变化真的看得见!作业有专业老师辅导,每天还有体智能训练、手工制作等丰富课程,孩子吃得好、住得安全,回家还会主动分享学到的新知识,作为家长特别放心!”遂宁市中心医院职工刘泓键开心地说。未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将进一步坚定“姓高(高等教育)、名师(教师教育)、属职(职业教育)、向基(基层一线)”的办学定位,主动对接0—12岁婴幼童全周期教育服务行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师德高、有特长、下得去、教得好”的新时代教育服务人才。(龚光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