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天护禽业联合社:“链”起百万跑山鸡,带富众乡亲

7月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资阳市安岳县众兴跑山鸡专业合作社内鸡鸣四起,山林回荡间,鸡舍大门“吱嘎”拉开,在业主吴小琴驱赶下,近6000只跑山鸡踱着方步涌入棚前林地,远远望去,像极一群赶赴林间盛宴的“红衣宾客”。
“旁边棚的5000余只跑山鸡在7月5日全部销往重庆,早几天过来现场看还会更壮观。”说起自己初具规模的养殖基地,吴小琴眼睛弯成了月牙。目前工人正在对鸡舍进行消洒打扫,一个多月后,空棚将再次住进新一批“宾客”。
唐明辉与员工分解鸡肉。周倩摄
据吴小琴介绍,该养殖基地占地300亩,共有4个鸡棚,平均每个鸡棚能容纳6000-8000只跑山鸡。
走在乡间小路上,吴小琴向笔者描述了她现在的幸福日子:“现在有些时候不想去鸡棚,我就直接联系基地的长期工过去,现在我也有自己的菜园果园,鸡舍的鸡粪就是我天然的肥料。”嘴上说着偷懒,实则吴小琴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鸡舍。不仅如此,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吴小琴的众兴跑山鸡专业合作社年用工达到了惊人的1800人次,基地年销售额能达到近300万元。
“愁销路、愁发展、愁技术”曾是吴小琴这样的养殖户最大的痛点。
据了解,在2019年以前,吴小琴最多饲养千余只跑山鸡。但2019年以后,她的养殖规模最大达到了3万只。养殖规模翻倍增长让吴小琴过上了好日子。在交流中,吴小琴提到自己只管养,售卖都交给“联合社”,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联合社”是什么?为何能联合养殖户实现翻番式的规模增长?
吴小琴办公区域外一块名为“天护禽业联合社”的竖牌十分醒目。随后笔者联系上了天护禽业联合社养殖板块负责人彭静。
“我们只做了两件事:让会养鸡的人更会养鸡,让会卖鸡的人更会卖鸡。”彭静介绍道。天护禽业联合社是一个农民合作的联合组织,而发起人唐明辉是2015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在2015年前后,唐明辉组织了7名川农大的校友,在资阳市安岳县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用一笔创业扶持金开启了这群年轻人的创业之路。
“一开始我们一心搞生态跑山鸡养殖,各类鸡品种我们都有涉猎。但这个行为在创业初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试错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销售成本高、生态保护与生态平衡关系的协调、生产信息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称……生态跑山鸡养殖的种种问题暴露在他们面前。“整合养殖农户,带动行业发展!”这个想法一经出现,唐明辉一行人便迅速行动。2019年前后,天护禽业联合社正式成立,而吴小琴等人,便是第一批被整合入联合社的“元老”。
6000余只跑山鸡向棚前林地踱步。易奎西摄
联合社成立初期,唐明辉等人通过协调资源、陌生拜访等方式打开了周边城市市场。随着需求增加,养殖户自然而然被吸引入驻。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业主生态鸡品质又成为联合社的重点工作。“我们本身就是一群学农的大学生,具备专业养殖知识,从鸡苗试验、无抗养殖到销售屠宰,我们必须对百姓负责。”如今,这群年轻人将从高校学来的动物养殖防疫技术传授给联合社业主,全流程跟踪跑山鸡生长情况。在他们的指导下,入驻业主所饲养的鸡品肉质鲜香肥美,社会评价极高。为了让联合社业主能专心搞养殖,唐明辉等人构建出“产-供-销”一体经营模式,自建屠宰包装场3家,德阳、绵阳、重庆、成都等城市销售市场相继被打开。
目前,天护禽业联合社已有社员137户,他们大多来自安岳县各乡镇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和散户,在手成品跑山鸡超100万只,间接带动就业超500人,业主每户年均增收43000元,不少业主实现收入翻番。
谈起半程发展史,彭静感慨万分:“每次去业主场地帮他们解决完养殖问题,我们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人才提供创业、就业、生活的平台,才能让他们安心扎根农村。”安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资阳市安岳县持续强化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培养出一批懂技术、能示范的实用性乡土人才。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活跃在农林牧渔等领域,不仅实现了个人创业增收,更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易奎西、艾兰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