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四川

这个存续千年的西蜀名园 也曾是陆游的后花园

2025年07月04日08:10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罨画池:存续千年的西蜀名园

夏至已过,《陆游·梦回罨画》夜游剧演出的开始时间,从晚上8时调整至晚上8时30分。

这场大型沉浸式实景演艺,以崇州罨画池的宋代历史为基底,结合崇州千年巨变的创作背景,融入演艺、水幕电影、数字光影等技术,带领观众开启一场“历史穿越”。

夜游剧的出现,把罨画池的夜晚打开在游客面前,给人不一样的体验。实际上,这座始建于唐代、存续千年的西蜀名园,近年来不断尝试“破圈”“出圈”,解锁“古今交融”的新方式。

追“古”

这里曾是陆游的后花园

罨画池博物馆位于崇州中心城区,馆外的烟火人间和馆内的千年文脉,默契相融。

博物馆的核心景点,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三部分组成,如今这三处古建筑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罨画池是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官署园林,始建于唐,为历代州署后花园。

南宋时期,陆游出任蜀州通判,居住在罨画池。在蜀州期间,他写下了100多首描写当地风物的诗作。讲解员刘旭东说,陆游初到蜀州写诗《夏日湖上》,末句为“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这是陆游对蜀州的高度赞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后人在罨画池博物馆内修建了专门的陆游祠。”

罨画池的名字从何而来?刘旭东介绍,“罨画”是古代一种五色混染的织染工艺,染出的效果像五彩斑斓的画卷。这座园林建筑、花树倒映水中,形成一幅五彩绚丽的图画,故名罨画池。

明末,罨画池园林建筑毁于战火,仅剩部分桥、庙堂建筑,清乾隆年间开始修复。负责修复的官员是江南人士,所以既融入了江南园林的风格,又集合川西山水,形成布局紧凑、步移景换的效果。

罨画池的独特魅力获得剧组青睐,87版《红楼梦》曾到此取景。罨画池后门的一处走廊,当年,剧组在这里砌了假炉灶,装了假风箱、案板、砧板等,做成厨房。在《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一集中,司棋大闹大观园厨房的场景,便在此拍摄。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喝茶消暑之地。

博物馆内的文庙也大有来头,是如今四川省境内保存最完好的五座文庙之一,也是成都地区唯一完整的古代文庙。“从2011年起,这里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孔子后裔和儒生代表参加。”刘旭东说。

问“今”

沉浸式演出引来观众“催更”

今年1月开始,进入罨画池的游客,在不经意间就会迎面遇上穿着宋朝服饰的演员,被邀请玩五子棋、摇骰子、诗词接龙等游戏。

“每到周五、周六和周日下午,8位演员会在罨画池的各个角落,和游客互动。”罨画池运营公司演艺经理王志威介绍,游客每完成一项挑战即可获得“银票”,凭“银票”可兑换精美的诗词冰箱贴、中药香包、流沙银杏、罨画池纪念币等文创产品。

白天体验互动完后,晚上还可以继续穿越“古今”,欣赏大型实景演出《陆游·梦回罨画》。自去年底首演以来,该剧已经演出70余场,观演人数7000余人。

在“罨画池”微信公众号上,已经有人“催更”,“演出效果很好。希望你们可以同步开发《红楼梦》题材的剧本,到时候一定专门开车来看首演!”

今年6月初,央视主持人王雪纯与87版《红楼梦》化妆师杨树云一起走进罨画池,在柳色池光的园林景致中,开启了一场主题为“中国色彩·世界罨画”的直播,这场直播在抖音上累计观看超100万人次。

银杏是罨画池的另一个流量密码。每年秋天,金黄的银杏叶与朱红墙体、彩色琉璃瓦互为映照,色彩绚烂,是成都热门的银杏观赏地。把银杏“玩出新花样”,罨画池想出不少小妙招,开展与“陆游”对诗享优惠等活动,设置最美打卡点,社会化引进“A咖啡×罨画银杏”快闪店等,提升游客体验感。

崇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金秋银杏季期间,罨画池博物馆共吸引26.61万人次打卡体验,创历史新高,“今年我们还会继续策划银杏季相关活动,推出更多新场景新体验带动文旅市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