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真假车险须明辨 认清本质是关键

2025年07月04日15:4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成都7月4日电 (赵祖乐)近期,有消费者反映,被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联系推销所谓汽车“统筹险”。消费者受其误导,以为购买的是“汽车商业保险”。认购后才发现所购“统筹险”不是汽车商业保险,实为“汽车统筹服务”;该类公司也没有正规保险业务经营资质,实为汽车服务公司或信息技术公司。消费者发现被骗要求退款,往往被拒绝、拖延或被要求扣除高额手续费。

为了防止更多消费者受骗上当,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意识和辨别能力,识破“假保险”真面目,正确投保。

认清本质,辨别真伪。车辆统筹公司不是保险公司,我国《保险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而销售车辆统筹业务的汽车服务类公司注册时无需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未依法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缺乏专业监管,其风险补偿能力及资金安全性相对较低。此类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撤销破产等重大危机时,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蕴含较大风险。正规车险由持牌保险公司承保,受《保险法》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严格监管,理赔有法定保障。

统筹合同,纠纷难调。“车辆统筹”“车辆互助”合同其本质为运输企业间风险分摊合同,不受《保险法》保护。从目前关于安全统筹的司法判例来看,法院在援引法律裁决时,不能适用《保险法》的规定解决相关赔偿纠纷。车辆统筹缴费容易赔付难,并非正规保险业务。车辆统筹公司不具有保险公司的专业服务能力、理赔能力与重大案件赔付能力。一旦出现重大案件,车辆统筹公司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跑路”等现象,车主可能面临无法获得赔偿或者无法获得足额赔偿的风险。另外,车辆统筹不能替代车辆保险,未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而购买“车辆统筹”的机动车辆,以后再向保险公司投保商业车险时,无法享受连续投保及无赔款优惠。

核验“身份”,防范诱导。消费者在购买车险时,首先,须确认销售机构是否具备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警惕“XX汽车服务公司”“XX统筹互助平台”等非保险机构的诱导宣传。其次,要仔细查看合同,勿轻信口头承诺。合同中若出现“安全统筹”“责任互助”等非保险术语,应立即警惕。正规保单需注明保险公司名称、备案条款及监管投诉电话。消费者可通过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和公众号查询四川省内合法保险公司目录清单,同时可通过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公众号和“金事通”APP查询名下合法有效的车险保单信息,核验是否由具备合法资质的保险公司承保,也可向保险公司官方客户服务热线进行咨询确认,防止买到虚假车险。如果是新能源车辆,可通过“车险好投保”公众号及网站(https://nevis.shie.com.cn)进行投保。

留存证据,及时维权。消费者若误购“假保险”,应及时联系统筹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同时尽快补购正规车险。应注意妥善保存宣传资料、合同、付款凭证等消费凭据,若协商退款不成,及时拨打12345、12378、12315 等热线电话投诉举报,对于涉嫌诈骗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