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星”火燎原之势 点亮乡风文明之光

“老张,这周你家垃圾分类做得好,文明积分又涨了5分!”清晨的柏林沟镇岚桥社区,文明监督员李大姐拿着评分表挨户走访,红底黄字的“明星墙”前已围了不少村民,大家踮脚张望着最新上榜的“岚桥之星”。这场始于社区的“评星”活动,如今已在广元市昭化区形成“星火燎原” 之势,让乡风文明的光芒照亮乡村振兴路。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中,乡风文明是最深沉的精神底色。近年来,昭化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创新实施“微细胞”培育工程,通过柏林沟镇岚桥社区“岚桥之星”等特色载体,以“小星星”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形成了“星火燎原”的文明创建格局。2025年,柏林沟镇成功创建 “第七届全国文明镇”,这份荣誉背后,藏着从“一颗星”到“满天星”的蜕变密码。
创新评价机制 树起文明“风向标”
“以前觉得‘文明’是虚的,现在谁家扫得干净、谁家孝顺老人,评分表上写得明明白白!”岚桥社区居民刘天福指着墙上的《“岚桥之星”评分细则》说。这份细则将“讲卫生”“守规矩”等抽象要求,细化为门前三包、参与义务巡逻将进行不同分值加分等具体条款,由23名党员、乡贤组成的文明监督队每周3次现场记录,每季度的“阳光评议大会”上,居民代表手持评分表当场亮分。
破解乡风文明建设“软指标”难题,关键在于建立科学量化的评价体系。岚桥社区首创“双轨制”动态考评模式,通过“监督员日常巡查+季度评议大会”,把抽象的文明标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准则。
目前,柏林沟镇岚桥社区共评选出优秀普通住户50户、优秀经营户100户。以评促建的基层治理创新,让文明新风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如今,“争星创优”的风气已从岚桥社区蔓延至全区12个镇,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强化正向激励 激活群众“内驱力”
“这喷雾器是用文明积分换的,比自己买的更有意义!”退休教师冯显亨摩挲着崭新的农具,他不仅是首批“岚桥之星”,还牵头组建了“老冯调解队”。
乡风文明建设要避免“剃头挑子一头热”,必须建立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岚桥社区构建“精神+物质”双重奖励体系:一方面,为获奖家庭举行隆重的“星光授旗”仪式,并通过广场“明星墙”等显著位置,进行立体宣传,优秀的商户还会纳入下季度定点采购和旅游消费推荐名录;另一方面,设立“文明新风积分超市”,打造积分兑换“升级版”,1积分可抵1元消费,季度之星还可享受农技培训优先权、信用贷款优惠等政策。
据统计,目前,全区150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文明新风积分评定,设立“文明新风积分超市”150个,12个乡风文明建设代表村完成“文明新风积分超市”“升级版”打造,累计兑换积分23万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活动的主动性提升62%。
培育示范集群 打造文明“辐射源”
“看,这是我们院坝的‘文明公约’,每家都签了字!” 走进柏林沟镇“文明院坝”示范户李大娘家,墙上的公约旁贴满了邻里互助的照片。
针对文明创建“雨过地皮湿”的问题,昭化区着力打造多层次示范体系。在岚桥社区“星星之火”基础上,柏林沟镇实施“星光倍增计划”,培育“文明院坝”42个、“好家风示范带”3条;区级层面印发《昭化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通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代表性点位培育,按照“五个一”标准(一个文明阵地、一套家规家训、一个文明实践项目、一套村规民约、一套文明新风积分评定标准)进行梯次培育。柏林构镇“岚桥经验”已升级为“1+N”创新模式,目前全区已创成全区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及文明镇分别占比63%、100%。其中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推荐评选各类先进典型1.3万人次,陈规陋习发生率同比下降74%,“文明之花”在昭化大地竞相绽放。
从岚桥社区的“15颗星”到全区的“满天星”,昭化区用实践证明了乡风文明建设贵在“滴水穿石”。站在新起点上,该区将继续深化“微细胞”培育工程,以更多“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让文明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篇章贡献更多昭化智慧!(杨黎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