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老人险失2万血汗钱 邮储银行员工识破“千万贷款”骗局

2025年07月04日15:44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近日,邮储银行巴中市江北支行成功拦截一起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为客户张大爷(化名)避免了2万元经济损失。该骗局以“发放1000万贷款”为诱饵,设下精密圈套,幸被银行柜员敏锐识破并联动警方及时制止。

事件经过:柜员警觉发现异常

6月20日14时许,一位老年客户神色匆忙地走进邮储银行巴中市江北支行,要求向名为“赵月月”的个人账户汇款2万元。当值柜员张婷婷在办理业务时发现,老人神情紧张、回答汇款用途时含糊其辞,职业敏感让她立即提高了警惕。

经耐心沟通,老人透露,他在网上结识了一位自称“北京XX银行贷款经理”的人,并被拉入一个4人微信群。对方承诺,只要他按要求完成一笔“银行流水”操作,就能获得1000万元贷款。张婷婷以核对账号为由查看了老人的手机,发现群内信息明确指示老人:若银行询问汇款用途,必须谎称是“货款”——这明显是规避银行反诈筛查的欺诈话术!

果断处置:警银联动阻骗局

意识到情况紧急,张婷婷立即暂停业务并报告营业主管陈欣。陈欣迅速上前劝阻,详细解释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法。然而,老人对“获得千万贷款”深信不疑,反复强调“就差这最后2万”,情绪激动,拒绝听从劝阻。

面对客户执意转账且风险极高的紧急情况,银行当机立断启动警银联动机制,拨打110报警。

民警迅速抵达现场。银行工作人员将掌握的聊天记录、可疑账户信息(收款人:赵月月)完整提供给警方。经反诈中心紧急核查,确认该收款账户存在异常,已被纳入涉诈风险监控!在确凿证据面前,这起精心设计的骗局被彻底揭穿。民警随后将老人带离进行安抚并开展反诈宣传教育,防止其再次受骗。

骗术揭秘:环环相扣的陷阱

据邮储银行与警方共同分析,该骗局具有典型特征:

1.伪造身份博信任: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建立小群营造“官方”假象。

2.小额返利设诱饵:前期曾向老人提供的银行卡转入小额资金(如2万元)骗取信任。

3.诱导资金“回流”:要求受害人立即将小额资金取出,并存入骗子控制的指定账户(如“赵月月”)。

4.教授话术避审查:明确教唆受害人向银行工作人员撒谎(如谎称用途为“货款”),企图蒙混过关。

风险警示:警惕“天上掉馅饼”

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强调,此类以“低门槛、高额度贷款”为诱饵的骗局危害极大:

主要针对信息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群体,利用其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前期小额“返利”仅为钓鱼,最终目标是榨取受害人更大额的血汗钱、养老钱。张大爷若成功转账,不仅千万贷款是镜花水月,辛苦积攒的2万元也将付诸东流。

银行提醒:守住钱袋子要点

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郑重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

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对“零抵押、低利息、高额度贷款”等异常诱惑务必保持高度警惕。

坚信:凡是以任何理由要求你先转账(如“刷流水”“验资”“解冻费”“保证金”)的“贷款”都是诈骗!正规银行贷款发放前不会要求客户先行转账。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来电、短信、网络广告和自称的“客服”、“经理”。

转账汇款务必“三问”:问自己(是否核实清楚?是否必要?)、问家人、问银行工作人员。银行询问汇款用途是保护您资金安全的重要防线,请务必如实告知。

警惕“话术指导”:任何教唆您向银行或家人隐瞒真实汇款目的的行为,都是诈骗的明确信号!

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表示,将持续加强一线员工反诈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深化警银协作,并通过网点宣传、社区活动、线上渠道等多种形式,加大公众金融知识普及和反诈宣传力度,切实履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安全。(陈欣、姜思维)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