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八个字 说尽眉山物产与人文

清嘉庆《眉州属志》载:“坤维上腴,岷峨奥区。”这句话既是对眉山自古山川秀美、物阜民丰的地理环境的高度概括,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美丽的眉山风光。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供图
“坤维上腴”:沃野千里的自然馈赠
“坤维”指西南方向,古代以“坤”代表西南方位,“维”则有维系、连接之意。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地处岷江与峨眉山之间,是连接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
“上腴”意为最肥沃的土地。眉山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坤维上腴”的生态密码,在古代文献中早已显露无遗。《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载:“唐卢拯《罗城记》:坤维上腴,岷峨奥区。又云:峨嵋揖于前,象耳镇于后。唐《通义志》: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
文献资料。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供图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地跨神奇的北纬30°线(北纬30°横穿境内东坡区和仁寿、丹棱两县),是西南战略要冲,地处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有着岷江冲积平原与龙泉山脉构成的“两山夹一江”格局,川西平原特有的紫色土发育特征: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既利于水土保持,又形成疏松肥沃的耕作层。再加上得通济堰、蟆颐堰、古佛堰、鸿化堰等古堰渠灌溉之利,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旱从人、物产丰饶,自秦汉以来就是“天府粮仓、蜀中胜地”。战国时期,眉山即有“大船积粟”“浮江而下”的稻米、竹木交易。据《眉山县志》(民国十二年版)载:“眉山境内多稻田,东馆米下运嘉定、竹根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当智慧农业系统对接“坤维上腴”生态密码,传统的农耕智慧,在新时代“天府粮仓”建设中焕发新生,这既是对眉山农业基因的现代激活,更是对“坤维上腴”内涵的有力升华,传统的农耕文明正在这片土地书写着新的丰饶史诗。
“岷峨奥区”:人杰地灵的文化密码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受命离开黄州,在《满庭芳·归去来兮》中发出感叹,“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归家成奢望的无奈。这里的岷峨,指岷江与峨眉山。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滋养了成都平原的广袤土地;峨眉山则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奥区,意为神奇、深邃的区域。眉山地处岷江与峨眉山之间,山川秀美,人文渊薮,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天地间最神奇的地方”。
明代《广舆记》载眉山:“介峨岷之间,为江山秀气所聚。”如此秀气所聚之地,古代诗人对眉山的赞誉自然从未间断。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知徐州,应家乡友人相邀作《眉州远景楼记》:“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苏轼借此抒发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也高度赞扬了眉州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暗示了眉州是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典范,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此记也与其他诗词一起,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对家乡赞美的漫漫星河。
陆游《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道破了眉山人文勃兴的地理逻辑,也是现代眉山被誉为“千载诗书城”的底气和来源。
由傅璇琮、龚延明、祖慧编撰出版的《宋登科记考》载:“两宋320年间,共举行了118次科举考试,共取进士42588人,每榜平均取360人。”而同一时期,仅眉山1个县的进士就达909人之多,占到全国进士总人数的2.1%还多。以苏轼参加的嘉祐二年科举为例,全国殿试录取388人,眉山被录取13人,当时全国的县约有1200个,故而全国各县平均录取人数约为0.32,而眉山的“录取率”是全国各县平均水平的40倍之多。如此成绩着实令人惊叹。难怪宋仁宗感叹:“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山!”
三苏祠。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供图
除了一门三杰耀古今的三苏父子,洪雅人田锡、青神人陈希亮、仁寿人虞允文、丹棱人李焘李壁父子等,都是眉山优秀学子,是步入仕途报效国家的杰出代表。
眉山自古重教兴学,文风昌盛。唐宋时期,眉山还有个著名的孙氏书楼,因唐僖宗御题“书楼”而名扬天下。此楼藏书万卷,是“全国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为眉山学子求学提供了优良的沃土。孙氏书楼丰富的藏书,吸引了不少书商前来刻书、印书,刻版印书业在眉山逐渐形成市场。眉山刻版印刷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加上有岷江航运,眉山于是甚至取代成都,在宋代成为了与杭州、建阳鼎足而立的我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
眉山自古以来地灵人杰、文风鼎盛由是可知。
如今的眉山不仅传承了 “坤维上腴,岷峨奥区”的历史荣光,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眉山不仅是成都都市圈的重要成员,也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质日益凸显。
“坤维上腴,岷峨奥区”,短短八个字,道尽了眉山作为中国西南腹地的生态屏障,物产丰饶与人文渊薮的双重基因。这片土地,既是 “天府之国”的物质粮仓,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高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