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华西看病 告别“堵在门口”

“以前坐公交车过来要半个小时,现在治理了,就算遇到红绿灯,最多10分钟就过来了。”说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边的交通变化,家就在附近的王孃孃连连感叹。
2024年10月底,成都正式启动了“开门治堵”,先后发布两批次堵点治理任务清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我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地处成都市核心区,单日门诊及急诊总量近2万人,交通吸附效应较强,医院周边道路常发生拥堵,因此,其也成为“开门治堵”的重要点位之一。随着“治堵”措施持续落地,治理后的华西医院附近交通情况如何?7月2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华西坝院区
分区抵离分点上下
拥堵指数由3.28下降至2.44
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华西医院华西坝院区附近,发现车辆通行顺畅,即使在不少网约车临停上下客的北门,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拥堵,车辆大都有序顺畅地通行。
“以前在电信路要堵40分钟,现在10分钟就能通过。”说起华西医院周边交通的变化,华西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以前开车上班要走1小时,每天6点50分就要从家出发,现在交通改善了,上班出门时间推迟到了7点20分,让我可以多睡一会儿。”
“真的方便多了。”说起交通问题,患者家属王先生和医务人员有着同样的感受,“以前过来看病进医院,要在医院门口堵四五十分钟,现在明显快多了。”
据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处民警陈峥峥介绍,为解决华西医院周边主要道路在高峰期“严重拥堵”的问题,这次“治堵”,在华西坝院区实施了“分区抵离、分点上下”的通行方案。南区有华西医院、公行道停车场,主要服务于开私家车来看病的群众,北区没有停车场,承担起网约车、出租车临时停靠的任务。电信路(公行道至黉门后街)行人流量大,可达到每小时3000人左右,这一路段工作日的7∶30至18∶00时段,禁止机动车通行,改成了“步行街”。
“从数据上看,综合施策后华西医院华西坝院区片区交通拥堵指数由实施前的3.28下降至2.44,降幅约26%,过境交通流量减少约20%,核心路段电信路拥堵指数骤降41%。”陈峥峥说。
锦江院区
增加600余个停车位
从堵车是常事到基本不堵了
华西医院交通治理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华西坝院区。今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院区全面启用,随着神经疾病中心、儿童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中心、胃癌中心、结直肠肿瘤中心等专病中心开诊,大量患者来到医院就诊,道路拥堵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造成拥堵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停车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院区安保负责人蒋太刚向记者介绍,停车位不足,导致开车前来就诊的患者将车停在路边,阻塞了交通,再加上网约车、出租车在路边临时停靠,更是堵上加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院联合相关部门在周边建设了两个停车场,增加了600余个车位,满足患者就诊的停车需求。同时,院内还设置了即停即走通道,让网约车、出租车、私家车等都可以开到医院里来上下客,方便患者,也不再给路面的交通“添堵”。
“刚来锦江院区的时候,我从家出发大概需要三四十分钟,但现在到医院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华西医院锦江院区门诊部护师邹雨池表示,以前在锦江院区的门口,堵车是常事,现在措施落地后,基本上不堵了。“以前快到医院门口,转弯的时候,车子根本走不动,现在真的顺畅多了。”患者家属兰阿姨说。
新闻延伸
“一院一策”定制方案
医院治堵清单完成率90%
实际上,华西医院只是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为缓解就医“停车难”和医院周边道路拥堵,卫健、交通、公安交管等单位深入开展交通治堵“进医院”走访行动,对全市三甲医院就医停车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结合市民诉求、院方反馈、日常运行监测等实际情况,为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等21家长期存在停车难、周边拥堵等问题的医院“量身定制”优化措施。从增加停车泊位供给、优化停车信息服务、加强交通秩序管控和市容秩序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研究形成《成都市中心城区部分医院群众就医停车难问题“一院一策”工作清单》推进实施。
据了解,自2月10日清单公布至今,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结合医院治理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展集中攻坚行动。截至目前,“一院一策”清单68项治理措施已完成61项,完成率90%,已新增泊位约1900个,19家医院信息已接入市级停车管理平台;涉及占道经营规范、共享单车清理、交通秩序管控、局部工程改造等措施共37项,已完成35项,相关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得以缓解,周边道路运行更加畅通有序,而剩余措施正在加快推进中。(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