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小家庭书写基层治理大文章

日前,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黄峨古镇一场融合传统礼俗的集体婚礼上,伴随着喜庆的鼓乐,八对新人完成了交换信物、共饮合卺酒等传统婚仪,在亲友的见证下,郑重签署了一份承载着“孝老爱亲、清廉持家”承诺的《家庭公约》。
这纸由安居区妇联在遂宁市率先倡导的《家庭公约》,成为安居区以千年家风赋能现代治理的生动序章。
家风“活”起来:老传统变治理新力量
安居区深挖独有的文化瑰宝——黄峨家风,让尘封的历史智慧焕发新生,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黄峨家风是安居独有的精神纽带,更是破解治理难题的文化密码。”安居区妇联主席贺敏点明了其核心价值。
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的活动上,情景剧深情演绎了黄峨《寄外》诗中“锦字何由寄永昌”的守望,传递着“清廉持家”的千年警示。在乐至县的宣讲现场,当安居区妇联将精心设计的廉洁书签、家风绘本赠予当地时,数百名干部家属郑重签署《家庭助廉承诺书》。这一刻,古代廉吏的箴言与现代家庭的承诺完美交融。
如今,黄峨家风已超越地域界限,成为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为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线提供历史镜鉴;它所倡导的责任与担当,也融入社区公约、邻里互助实践,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独特的“家动力”,实现了从宝贵文化资源到现实治理效能的关键转化。
军嫂的“700天”:家国情怀的基层注脚
“结婚17年,真正团聚的日子只有700多天。”在安居区家风家教巡讲巡展活动中,军嫂何春丽平静的讲述,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为一名军嫂,她在繁忙工作之余,独自扛起育儿、奉养双亲的重担,坚定支持丈夫戍守边疆。“这700多天,是我们用分离守护的团圆。”这句朴素的话语,是“你守国我守家”的无声誓言,更是“忠诚奉献”家风在当代最鲜活的诠释。
她的故事,让台下听众的眼眶湿润。何春丽代表的军人家庭,将深沉的家国情怀内化为对社区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支持国防教育,成为涵养社会正气、凝聚社区共识的基石。他们的坚守,生动诠释了优良家风如何转化为支撑国家大义、促进基层和谐的坚实力量。
“爱心妈妈”:织就基层关爱的温暖网络
家风的力量,不仅在于精神的传承,更在于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千家万户。在安居,“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就是这种转化的生动体现。
1980余名由巾帼志愿者、基层妇联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爱心妈妈”,活跃在村社之间。她们走村入户,不仅仅是发放《家庭教育促进法》、“防溺水”等安全手册,更重要的是提供贴心的心理关怀。面对困境儿童、独居老人、特殊家庭,“爱心妈妈”们像“小棉袄”一样,倾听心声,疏导情绪,进行个案心理辅导。
今年以来,她们开展了50余场关爱活动,走访慰问家庭2000余户,关爱救助困境妇女儿童、独居老人600余人次,心理辅导180人次。这张用爱心编织的基层关爱网,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传递温暖与支持的“连心桥”,让政策的温度直达最需要关怀的角落,有效预防了社会风险,筑牢了家庭和睦、社区和谐的根基。
家风吹拂,治理生温:小气候温润大环境
安居的创新实践,不断拓宽着家风涵养治理的路径。除了“爱心妈妈”网络,惠民政策也精准落地,安居区妇联累计争取344.5万元“两癌”救助金惠及470名困难妇女,投入391.1万元为11.22万余名低收入妇女购买“两癌”保险,全力推动15—45周岁适龄妇女HPV疫苗首针免费项目落地安居,以实招守护家庭健康根基。
从集体婚礼签《家庭公约》强化家庭责任,到“家有好时光”短视频捕捉平凡感动传递正能量,再到遍布全区的167所家长学校普及科学育儿理念……安居正通过多种载体,将优良家风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安居区妇联将持续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扩大黄峨家风全国影响力、探索更多家庭友好政策,以家庭之“小气候”,温润社会之“大环境”,共同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温暖而有力的安居篇章。(陈洪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