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成都分行筑牢金融“防火墙” 守护百姓“钱袋子”

随着数字化技术普及和信息社会化发展,电信网络诈骗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幽灵”,手段层出不穷,给社会和老百姓的资金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在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和成都市反诈中心全力指导和支持下,始终将守护百姓“钱袋子”为已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托大行金融科技领先优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风险防护体系,全面打响反诈攻坚战。
创新机制建设,织密防护网络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复杂形势,工行成都分行建立了“资金链”治理专班,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通过建立“一法两规”工作机制,省市两级协同联动,从机制建设、交易监测、尽职调查等14个方面全面梳理工作要点,构建起常态化、系统化的防控体系。同时,行内组建保卫、个金、运管等跨部门联防联控团队,从账户管理、交易监测、特征研判等多维度优化防控策略,织密织牢反诈防护网。
驱动科技赋能,提升拦截效能
在人民银行和公安反诈中心构建“监测—预警—处置—打击”全链条反诈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升反诈效能大背景下,近年来工行成都分行也充分运用“数智反诈”技术,构建“人防+技防”三级分层系统智能模型风险监测立体防控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风险防控。柜面业务环节,同步建立问询识别机制,对大额取现等高风险业务实施强化尽调和规范处置。2024年以来,通过数智反诈措施,实施可疑拦截72.7万户,有效阻断诈骗份子转移资金1289万元。
加强警银联动,共筑严密防护网
工行成都分行与各地市级公安机关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共同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反诈防护网。一旦银行发现可疑交易或疑似客户受骗,会第一时间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警银协作迅速展开审核调查,追踪资金流向,对受害人开展劝阻等,及时阻止涉诈资金转移。
在近期一次典型案例中,一位80多岁老人到工行成都桂湖西路支行,要求取出65万无定期存款,声称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经银行工作人员仔细询问并换人多次沟通发现众多疑点,银行立即启动警银协作应急机制,经查发现老人曾有被骗记录,警方到场后联系家属,证实并无手术需求。最终,老人承认是被两名陌生人以“高回报投资”诱骗取现。通过银行工作人员敏锐的风险警觉、多层级审核及警银协作劝阻,最终为老人保住了65万养老钱。
2024年以来,工行成都分行通过警银密切合作,成功劝阻保护3.5万名客户,共计4.1亿元资金免遭电信诈骗,切实对百姓财产安全进行有力守护。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防范意识
要从根本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不仅要靠技术手段与警银协作,更要提高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反诈识诈能力。为此,工行成都分行围绕“宣传先行”,持续加大对客宣教力度,通过网点宣传、线上推送、社区宣讲、反诈知识答题、反诈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反诈知识。通过制作短视频、动漫、图鉴、文章等形式多样的宣传素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反诈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宣传效果。近年累计开展活动600余场,发送宣传短信3600余万条,覆盖群众1700万人次。特别针对中老年、学生、务工人员等高危群体,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及反诈技巧,提升重点人群的防范意识。
在一次走进社区反诈宣传活动中,一位老年客户激动地对工行工作人员说:“多亏了你们上个月在网点的反诈宣传,让我了解了很多诈骗手段。前几天有人联系我说有领取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的资格,只要打保证金过去认证后,就马上能领取。我一听就知道是诈骗,直接挂断了电话。你们的宣传太及时、太有用,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呀!”
反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工商银行成都分行将继续按照四川省人民银行和成都市反诈中心相关工作要求,发挥大行担当,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创新防控手段,提升服务能力,更好为守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履行大行责任使命。我们也呼吁广大群众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共同筑牢反诈防线,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