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力全开 匠心制造
四川中烟传承劳模精神 凝聚奋斗力量

近日,四川中烟捷报频传:刘昌林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宋光富、张宝、鲁向东、莫益仲获评“四川省劳动模范”,蒲斌被授予“四川省道德模范”,长城雪茄厂工会摘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桂冠。这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四川中烟人卓越贡献的崇高礼赞,更是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巴蜀烟草沃土上生动实践的深刻诠释。
四川中烟正以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榜样故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匠心传承“破壁”记
“是困难就一定要去攻克。”回忆起2024年带领团队开展ZB47机组铝包纸改造攻坚时的场景,西昌卷烟厂“全国劳动模范”刘昌林目光灼灼。
刘昌林进行设备运行监护工作。四川中烟供图
当时,工厂生产环保无铝内衬纸类卷烟产量压力较大,不具备该生产能力的ZB47机组成为了制约产能提升的“拦路虎”。面对设备改造的高难度与产能提升的重重压力,刘昌林挺身而出,誓要打破眼前的困局。
“有时候设备就像是跟你对着干一样,一个问题处理好了,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凌晨2点的时候,车间里只剩下设备运转的轰鸣声。面对操作和维修都不熟悉的设备,他带领技术骨干拆解数千次,优化图纸近百稿,外出优秀工厂交流学习、借鉴方法。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凭借着刘昌林团队不放弃、肯钻研的匠心精神,ZB47包装机在产量、质量和消耗等方面,达到其余包装机水平,甚至在操作难度方面低于其余包装机。
从业三十余年,刘昌林用一步一脚印,踏出了一条浸染着机油与荣光的成长之路。作为日日夜夜奋斗在一线的工人,刘昌林深知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他主导了2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国际ICQCC金奖项目成果推广运用至广东中烟、重庆中烟等多家企业,年均节约维护成本超2000万元;针对YB65条盒包装机钢印偏移、胶点缺失等“老大难”问题,他带着团队挑起攻坚克难的重担,最终研发出了长效润滑装置和新型吸风控制装置,设备维修效率提升了298%;在维修人员管理方面,刘昌林团队从优化操作流程和加强维修人员管理两方面入手,高效提升设备改造工作和设备运行工作的效率,让异形包装的产品优等率从不足20%一路飙升至82.69%,让整个团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刘昌林更引以为傲的,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们。
通过“培训+竞赛+实战”的培养模式,他累积为工厂培养了12名维修技师、2名操作技师,斩获省级竞赛奖项3项、州极竞赛奖项9项。“干一事,终一生。我要求徒弟们,既然选择了做维修工就要锚定目标,沉下心来,默默前进。”刘昌林始终自觉把“后继有人”这个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匠心创新,用薪火相传。
如今五十多岁的刘昌林仍然保持着凌晨巡线的习惯。从扛着扳手满身油污的维修工,到执笔编写行业技术标准的专家,刘昌林用半生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变与不变,用技术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以匠心传承培育时代新人。
十载公益“弹簧锅”
在成都一家便民超市内,志愿者接过盲人大叔的手,习惯地将其放在自己肩膀上,引导他购物,两人一前一后迈着稳健的步伐,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位志愿者正是成都卷烟厂的职工蒲斌,“我已经帮助这位盲人十二年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做好事又不是为了出名。”
蒲斌在工厂默默耕耘30余载,从挡车工、维修工到企业管理科督导管理员再到公益群里的“弹簧锅”,多重身份的蒲斌用十几年的坚守诠释“宽窄大爱”,荣膺“四川省道德模范”称号,成为新时代公益精神的鲜活注脚。
蒲斌为凉山州孩子送去文体用品。四川中烟供图
2008年,蒲斌以“尽微薄之力,能帮就帮”的质朴信念,用“弹簧锅”的名字踏上公益之路。“我加入了很多公益QQ群,一开始主要负责接送盲人外出办事,外出对于正常人来说没什么,但是对于盲人却是最大的困难。有了爱心志愿者的陪伴,他们就不再孤立无援。”在与盲人的交流中,蒲斌真切地感受到公益是生命间的相互照亮,从中体会到了温暖与快乐,这份触动成为他公益之路的初心。
2013年,春熙路“口袋婆婆”一家的困境刺痛了他的心——10平米危房中,八旬老人靠拾荒养活瘫痪老伴、痴呆女儿和求学外孙,屋子里没有一部家电,只有一个昏黄的灯泡照亮;屋顶是破的,下雨要用盆接,刮风会把树叶刮到床上;几元钱的洗衣粉,只有给孙子洗校服时才舍得用……
看到眼前的一幕幕,蒲斌当即与四川中烟的同事一起,筹集了两车物资开入泥泞小巷,就这样持续帮扶了12年。他往返500余趟,募集24万元定向捐款,为老人修补屋顶、更换电线,让昏暗小屋重燃希望。2017年底,爱心群里的志愿者们共同出资,支付每月租金1200元以及水电气、物管费,“口袋婆婆”一家搬进了宽敞整洁的套二电梯房。今年,蒲斌组织了第六次志愿者聚会,为“口袋婆婆”庆祝89岁生日……
为什么取名叫“弹簧锅”?蒲斌说,“弹簧符合我爱笑爱动的性格,而且它能屈能伸,遇到困境逆境都能灵活变化。”这样的精神与四川中烟的“宽窄之道”不谋而合。
作为四川中烟人,蒲斌始终牢记“公益不是独行,而是众行。”在他的影响下,工厂一千余人次参与各类公益行动,中烟力量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爱心洪流。十多年来,蒲斌凝聚200余家爱心企业、1.7万名志愿者,累计募集1894万元物资,为213户困境家庭送去温暖。在党建引领下,他组织6003场公益活动,吸引8.7万人次参与:84所山区村小建起爱心读书角,1121名儿童重返课堂;彝族女孩拉而伍牛圆梦大学,环卫工人戴上爱心手套,孤寡老人尝到生日蛋糕......蒲斌深知,这并非他一人之功,而是整个四川中烟用行动书写的责任担当。
在四川中烟这片沃土上,工匠精神与奉献情怀如同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以善良为原料,以奉献为工艺,打造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精神产品。
暖心出圈“家文化”
在四川中烟的发展历程中,个人的奉献与集体的力量始终相互映照、相得益彰。长城雪茄烟厂工会委员会以“家”为核,用党建引领凝聚向心力,以温情管理激活创造力,在民主共治中打造出职工信赖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成为国企工会改革的标杆样本。
工会主席周文迅翻开厚厚的工作日志,上面记录着39场劳动竞赛、46项专利成果和200余对“师带徒”结对名单。近年来,工会以党建为轴,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职工技能培训、劳模讲堂和技术沙龙。工会构建“征集-协商-反馈”闭环机制,近年累计公示“三重一大”事项1400余条,让职工从“旁观者”变“当家人”,推动职工代表从“举手投票”转向“撸袖实干”。
周文迅调研刘勤创新工作室。四川中烟供图
“职工的需求没有淡旺季。”工会编织“四季关爱”网络,开展“春送祝福夏送清凉秋送安康冬送温暖”。通过常态化个性化的踏青赏秋、困难帮扶、高温慰问、妈咪宝贝屋“暖心礼包”等将关怀送到心坎上。
工会通过聚焦发展激活动能,打造“有厚度”的成长之家,深耕“矩阵式”创新工作平台,让智慧转化为生产力。近年工厂累计获得的120余项专利中,超过三分之一通过工会创新工作室平台取得。李秋月工作室被评为“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四川省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跻身“烟草行业首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
真正的“家”,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价值坐标。如今,这个“家”正以归零心态开启新的征程,用更有温度的治理、更具锐度的创新,书写新时代国企工会的“家国答卷”。
从智能车间到公益一线,四川中烟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国企担当,既是流水线上毫米必争的匠心,也是万家灯火中躬身奉献的赤诚。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正直豁达 智慧精微”的企业精神,在技术攻关、社会服务、职工关怀等领域交出了扎实答卷。
模范的力量在于引领,道德的传承在于践行。未来,四川中烟将继续以模范为标杆,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精神,让劳模旗帜与道德之光在企业发展中熠熠生辉,为行业进步与社会和谐贡献更多四川中烟力量。(费承祚、实习生黄钦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