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机器人精准导航 省四医院助30年髋伤患者重获行走自由

2025年06月30日11:5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春熙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团队成功运用机器人辅助技术,为一位饱受30年复杂髋关节创伤后遗症困扰的患者陈先生(化名)实施了高难度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助其重新站立行走。该案例展现了机器人辅助技术在解决复杂骨科难题方面的显著优势。

30多年前,陈先生因工伤导致左侧髋臼骨折、股骨头脱位。虽经手术治疗,但遗留严重后遗症:左下肢短缩达9厘米,髋关节僵硬伴创伤性关节炎、跟腱挛缩,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长期的病痛极大限制了他的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多年求医,效果不佳。

患者影像学报告。省四医院供图

患者影像学报告。省四医院供图

陈先生的病情极为复杂:左侧髋臼陈旧性骨折、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相互交织,髋关节结构严重破坏;巨大的肢体短缩和跟腱挛缩使肢体长度恢复困难,且手术需规避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左侧腓总神经陈旧性损伤及基础疾病更增加了手术难度和围手术期风险。常规手术方案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骨科难题”,医院骨科团队决定采用前沿的“机器人辅助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团队基于患者个体化CT数据,通过机器人系统进行毫米级精度的手术规划,精准确定假体型号、位置、角度及截骨量。术中,机器人臂在复杂变形的解剖结构中实现实时导航和精准操作,精确执行预定方案,成功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同时精准矫正下肢短缩,实现了微创高效操作,显著降低了患者基础疾病带来的手术风险。

手术获得成功。术后第一天,陈先生在医护人员辅助下即能借助助行器下床站立并短距离行走。影像学检查证实假体位置精准,左下肢短缩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开始恢复。目前,陈先生正积极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四川大学华西春熙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刘永光表示,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技术在处理复杂、严重畸形的陈旧性髋关节创伤方面的独特价值,尤其在精准恢复肢体长度、优化假体安放、降低手术风险方面成效显著。他强调,多学科团队(骨科、麻醉科、心内科等)的紧密协作是保障此类高龄、高难度、高风险患者手术安全的关键。未来,医院将继续探索应用前沿技术,提升复杂关节疾病诊疗水平,造福更多患者。(王彦博)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