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天府”是一门大学问

2025年06月12日10:0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6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带领相关专家学者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绵阳校区进行调研,与部分师生座谈交流,并作了《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解读》的辅导报告。调研中,李后强给师生们带去了他组织撰写的《天府学》专著。他指出,“天府”是一门大学问,天府学院的师生应该高度重视并加强研究,争取多出好成果、大成果。

李后强表示,天府学以四川盆地为核心研究对象,构建了涵盖自然与人文的学科体系,形成“十大学科分支”的完整框架。比如,在基础学科方面,天府地质学研究盆地地质结构与运动规律,揭示青藏高原与盆地互动对地貌的塑造影响;天府地貌学聚焦地表形态演化,解析盆地内千河滋润、内海遗存等独特现象。在核心学科方面,天府生态学与生物学探索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天府经济学与政治学剖析产业布局与治理逻辑,天府社会学则关注社会现象与治理模式。在文化历史学科方面,天府文化学与历史学追溯“天府”概念的时空演变,从古蜀文明到“扬一益二”的唐宋盛世,揭示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天府水利学与民族学则分别聚焦水系治理与多民族共生智慧。

李后强表示,天府研究具有从历史到未来的价值延伸的重要现实意义。它带来的生态治理启示是,通过“千河滋润原理”与“内海遗存原理”,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助力碳中和目标。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基于“南北交聚原理”,成都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可强化国际门户功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文化自信建构上,天府学通过梳理“天府”概念的千年流变,强化地域文化认同,为“天府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城市治理创新方面也有意义,可借鉴“移民组合原理”,探索超大城市多元共治模式;依托“向西凿空原理”,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李后强指出,天府学不仅是一门解释过去的学问,更是面向未来的智库。从“天府之国”“天府学院”到“天府学”,这一概念的升华标志着中国地方治理与文化研究的范式创新。它不仅是地域知识的系统化,更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诠释——在敬畏自然中创造繁荣,在传承文化中走向未来。(韩江)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