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聚焦成都农村集体经济系列报道之①

成都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从单打独斗到百花齐放

2025年06月01日12:22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成都市以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和市场化运作为抓手,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稳步发展,形成了多元业态并进、区县竞相突破的生动局面,对各地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增强农村市场竞争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进一步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传承与创新乡村文明,确保农村牢牢坚守社会主义公有制底色等,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即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聚焦成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清晨,当初夏的阳光倾洒在成都市金堂县官仓街道绿意盎然的田野上,村民们已经穿梭在菜地间,熟练地采摘着鲜嫩欲滴的蔬菜。一筐筐蔬菜被贴上醒目的“官仓良品”标签后,整齐地装上货车,发往各地市场。

“以前各家各户单打独斗,种出来的菜卖不上好价钱,遇到收成不好还得亏本。现在加入官仓兴乡公司,大家拧成一股绳,蔬菜有了统一品牌,不愁销路,价格也比以前高了不少。去年我家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村民老张在田间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官仓街道广大村民的心声,也生动展现了成都乡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带来的显著成效。

整合资源,凝聚发展合力

金堂官仓良品乡村振兴馆。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金堂官仓良品乡村振兴馆。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在乡村发展中,单打独斗的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成为突破困境的关键所在。为此,金堂县官仓街道的11个村(社区)联合成立了官仓兴乡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各村积极响应,联合注资1100万元,共同打造“官仓良品”这一区域公共品牌。

成都市金堂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去年以来,官仓街道实施“集体经济突破年”行动,引导11个村集体经济通过自主经营、合作入股等方式发展产业,开启了集体经济新篇章。为了让“官仓良品”深入人心,他们精心规划,构建了“旗舰店+加盟店+线上平台”的立体销售网络。

在金堂本地,3家装修精致、独具特色的实体门店相继开业,店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官仓良品”农产品,成为展示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社区配送服务高效便捷,消费者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新鲜的农产品就能配送到家。

这一创新举措的成效立竿见影,“官仓良品”品牌迅速打开市场,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50万元。令人振奋的是,集体经济实现大幅增长,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600万元,其中3个村集体营收更是突破百万元大关,8个村超20万元。

“官仓良品”农产品。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官仓良品”农产品。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从资源分散到抱团发展,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官仓街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这条以市场化思维破解农村发展瓶颈的新路径,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推动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中,龙泉驿区凭借“中国水蜜桃之乡”的优势,构建起水果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拓展出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等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同时,强化区域产业协同,示范型村与周边村开展产业合作,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共同发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此外,龙泉驿区积极推动村企合作,引导一汽大众等企业与农村合作,发展田园生态商务聚落等新兴产业。2024年,全区集体经济总收入3.08亿元。

产业协同发展不仅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乡村振兴筑牢了经济基础,实现集体与农户共同富裕,成为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产业协同,推动融合发展

纵观成都乡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抱团发展不仅体现在资源整合上,更体现在产业协同发展中。多个乡村通过产业协同,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产业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优美的新福社区。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优美的新福社区。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值得关注的有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围绕当地的优质粮油和果蔬产业,依托新福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该社区成立了9个经营主体,从育秧、种植,到烘干、仓储,再到加工、销售,构建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该社区还依托当地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研学培训等产业。精心打造的“游学堂”“竹隐姚林”“宋林盘”等新型川西林盘,将农业生产与审美、生态有机结合,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2024年,新福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30万元,集体经济产业总资产由2015年的150万元增加到650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37万元提升到3.6万元。社区集体经济产业总资产大幅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月花村学旅行实践营地。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月花村学旅行实践营地。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新津区安西镇月花村,依托丰富的水系、良好的生态和农耕文化资源,与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21年,该村成功引进成都当代少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研学旅行实践营地。这个项目的落地,如同一块磁石,吸引了月花任家生态农庄、陈亮雕塑工作室等项目相继入驻。这些项目相互配合、协同发展,为当地居民新增50余个就业岗位,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增长,真正实现了“一个项目带活一个地方、带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据统计,月花村级集体资产总计860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00万元。村子先后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省级“四好村”、四川省十大生态乡村、四川省文明村、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三美”示范村等称号。

共享共赢,迈向富裕之路

抱团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享共赢,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成都众多乡村在这方面成效显著,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天星村编艺公园。张志强供图

天星村编艺公园。张志强供图

温江区天星村,坚持以乡村为舞台、以项目为载体、以政策为导引,大力探索实施“乡建合伙人”计划,吸引数字游民、社群主理人、创客达人等人群成为新村民,引导老村民开展资产盘活、编艺创新、乡建营造,共同发展林盘新经济——建成创舍、在野、匠坊等空间,吸引数字游民500余名入驻,培育社群主理人13名,链接麓客社创、怪兽部落等14家新兴企业,撬动投资超2000万元,落地产学研实验基地5个,吸引1500余名新农人参与产业创新、社区营造;建成全省首个人才乡创社区“天星未来生态村”,成功入选全国乡创地图。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剑认为,成都的这些乡村通过抱团发展,在整合资源、产业协同和共享共赢方面成绩斐然。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大动力。(龙煜)

(责编:高红霞、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