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工业职院:培育知信行统一的“成工小匠”

2025年05月30日14:19 |
小字号

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德技并修”大国工匠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创新推行“校地社企联动,党思专生融通”的“双圈驱动”党建工作法,以“知信行统一”为主线,精心打造“成工小匠”党建品牌,实现职业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协同圈”:校地社企四维联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新场域。通过校校、校地、校社、校企四维联动,整合校、地、社、企多方资源,打破校域围墙,构建开放协同的“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思政课满意度连续3年居全校第一。

校校联动,搭建思政教育共同体。党支部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马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马院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共享党建经验、共研课程建设;与广汉市委党校、简阳市委党校共建“理论研修共同体”,互派教师授课超20场次,形成“党校师资进高校讲党史、高校教师进党校授职教”的双向赋能模式;牵手东部新区田家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红色基因传承”活动,辐射带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校地联动,打造沉浸实践课堂。依托校内“中国工业精神红色文化馆”等特色场馆,联动成都东郊记忆、天台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校外基地,构建“红色工业+国家安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四大实践场景。在天台山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在科创生态岛举办“科技强国”思政公开课,在官塘村开设“田间思政课”,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理论真谛。

校社联动,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群众。与正兴街道党工委共建“红色驿站”,组建“红色讲师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社区家常话”。同时,党支部走进正兴敬老院、苏码头社区等,开展“暖心陪伴,健康同行”“暖心护苗·党员同行”等主题活动,通过心理疏导、趣味互动游戏、倾听等方式,帮助老人儿童缓解孤独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校企联动,产教融合共育工匠人才。与中建集团、中铁集团等500强企业探索“楼宇党建”,打造“工地上的思政课”实践课堂,联合企业开展“楼宇微公益”“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进校园”等活动,将党的理论宣讲、主题党日活动延伸到企业生产一线,形成资源互补、人才共育的良性循环,99.26%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素养表示满意。

“核心圈”:党思专生三融三促,深耕党建+育人主阵地。以“党建+”为纽带,推动党建、思政课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学生思政活动三融三促,培育知信行统一的“成工小匠”,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

“党建+思政课教学”融合强根基,促“信”入心。实施“青蓝工程”,党员骨干师傅带徒弟10余对;以教研室为党小组开展“三课练兵”活动(集体备课、示范课、汇报课);依托红色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组建“红色工业文化”“职业教育思政”等科研团队,实施“1+N=X”计划(1个平台+N个团队成员=X各类成果)。支部党员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10余位教师获市级以上综合荣誉,近3年入职党员教师教学比赛获奖率达100%。

“党建+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抓精准,促“知”入脑。开展“七个一”精准思政工程,每名党员教师联系1个学院、1个专业、1个班级、1名学生、1个社团、1间寝室、1个社区,针对性开展思想引导、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工作;二是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党员教师牵头制定全校5个二级学院34个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挖掘各专业中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

“党建+学生思政活动”融合重践行,促“行”见效。构建“三位一体”实践体系:支部党员指导理论学习型社团“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学研社”,培养理论骨干100余人,连续3年获评“校级优秀社团”;品牌赛事“思政之星”评选,选树政治素养高、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典型,组织“思政之星”开展校园宣讲、社区服务、比赛竞技等活动,培育“思政之星”50余名,3人入选成都市委宣传部“蓉耀青年”宣讲团;“匠声传习”师生理论宣讲品牌,围绕“工业强国”“技能成才”等主题,深入机关、社区、企业等开展宣讲形成“大先生领航、大工匠护航、成工小匠助航”的立体化宣讲格局,近3年宣讲100余场,受众超2万人次。

近年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方向;深化协同创新,整合育人资源;突出职教特色,培育工匠精神;强化服务导向,践行育人使命,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让学生在服务中锤炼本领、厚植家国情怀,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破解党建引领职教思政育人之道。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将继续深耕“成工小匠”品牌,深化知信行统一,为培养更多“心有信仰、手有技能、行有担当”的新时代产业工匠贡献力量。(孙玲玲 张德荣)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