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仁心铸生命方舟 高原火种映医者赤诚

3月15日清晨,色达笼罩在大雪纷飞中,洪文英提着装满衣物的包裹,驱车前往牧区回访色达女孩旦金措——这是她8年前从死神手中抢回的生命。援助色达5年来,从生死时速的转运急救到重启高压氧舱,从搭建云端诊疗平台到培养出能独立申报州级项目的本土团队,这条医疗援助色达之路已延伸出多条新的枝桠。
雪域高原的生命守护
时间的褶皱里藏着生死时速——2017年4月28日下午,7岁的旦金措因家中电炉短路发生火灾,造成全身70%深Ⅱ度烧伤,家中财物也随大火而去。洪文英当即在朋友圈发出呼救:“孩子已出现尿血症状,生命垂危,急需救命钱!”这条信息在雪域高原引发爱心接力——援助色达队队长周萍筹得万元善款,援助色达医生曾容等人筹集6000余元,色达电视台发起募捐,康勒乡第一书记仁真甲花开通轻松筹……
“省医院同意接收,但色达到成都需10小时车程,如何安全转运全身裹满油纱的重伤患儿?”作为转院联络负责人,洪文英焦急万分,彻夜未眠制定转院方案。她反复确认救护车设备配置,协调四川省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与护送团队一起护送前往,最终在黎明时分开启了这场跨越578公里的生命接力赛。
洪文英跪在救护车里,膝盖顶着防震担架,左手固定血氧探头,右手稳住担架。“坚持住!”当结冰路面致使救护车辆侧滑时,洪文英紧紧握住护栏,稳定监护设备。历经8小时的颠簸,旦金措被推进了四川省人民医院烧伤科。“希望她能先活下来!”洪文英紧握患儿父母的手哽咽道。经过4次惊心动魄的抢救手术,终将命悬一线的旦金措从死亡线上拉回。消息传回时,正在高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洪文英不禁湿了眼眶。
这场守护从未停歇。2023年春,洪文英得知旦金措由于下巴瘢痕增生牵扯颈部,导致无法自如地张口、闭口。她立即联系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烧伤专家制定手术方案,并带其前往完成手术,当手术刀精准剥离束缚后,旦金措重展笑颜。
如今,洪文英的手机相册里收藏着高原的春天:腭裂孩童初绽的笑靥,牧区少年寄来的奖状,还有诊室里层层叠叠的哈达,在阳光下流转着"卡卓"的温度。医者仁心,早已化作滋润雪域的涓涓暖流。
从“生命方舟重启”到云端诊疗架桥
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色达高原,缺氧环境让每年约4000名高反患者备受折磨,危重者需辗转6小时送往低海拔地区救治。2023年,洪文英以温江区援助色达医疗队领队的身份,带领团队将目光投向停用多年的高压氧舱,试图重启高原上的“生命方舟”。
面对技术人才缺失、设备维护经费短缺等困境,洪文英团队开启破冰行动:一是组织本地医生参与设备操作培训;二是极力协调温江后方提供资源支持。历经12个月的筹备,2024年高压氧舱重新轰鸣运转,当年即成功救治近500名患者。“这不仅是设备的重启,更是高原急症救治能力的质变。”第七批温江帮扶队队长张勇评价道。
医疗变革在药房悄然同步。洪文英创办“流动药学课堂”,将《药物安全小贴士》送到每个科室,推动合理用药水平显著提升。针对高原药品配送延时、目录短缺的痼疾,洪文英团队创新构建药械“蓄水池”——通过建立集中采购中心与高原特色临时采购制度,实现药械储备动态平衡,药架从“月缺”到“常盈”的转变。
当远程会诊中心屏幕在色达亮起,海拔4000米的医疗帮扶写下时代注脚。在洪文英团队的数月沟通磋商下,色达人民医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远程中心于2024年4月签订区域协议,色达县迎来了第三个远程诊疗中心。借助新平台,皮肤反复溃烂的藏族少年确诊卟啉病(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电子屏幕映照着的少年笑脸,也折射出高原医疗跨越时空的进步——患者可在线完成专家问诊、检查预约等全流程服务,实现“上午线上完成问诊,下午医院完成相关检查”的医疗衔接。
从高压氧舱开舱重启到云端诊疗突破时空限制,洪文英的帮扶足迹是温江援助色达医疗队缩影。这支队伍留下的不仅是升级的医疗设施,更是构建起了可持续的现代化服务体系,为高原医疗蝶变注入持久动力。
辛勤耕耘 淬炼“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疗帮扶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洪文英深知唯有培育本土医疗火种,方能实现色达医疗卫生事业的长久发展与真正飞跃。
初抵色达时,面对高原雾化治疗效率低下的难题,洪文英带领团队查文献、办培训,完成《氧气驱动雾化临床疗效影响因素探讨》课题研究,不仅实现色达医疗科研零突破,更斩获国家专利。"以前觉得科研是'天上的月亮',现在洪医生让我们摸到了梯子。"药剂科主任张树琴的感慨,映射出整个医疗团队的科研觉醒。
正是这份觉醒催生了更深远的变革。随着科研火种的点燃,洪文英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出任色达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统筹药剂、医技科室管理及援助色达事务。深夜办公室的灯光常映照她修订质控体系、指导课题申报的身影。"几年的言传身教,医务人员已能主动探讨科研课题,这种学术觉醒最让人欣慰。"她眼中闪着欣喜。在其推动下,医院首获省级卫健项目立项,并参与国家级"老年常见病多重用药风险管控体系研究和集成应用示范"项目,助力色达斩获甘孜州首个国家级医疗科研示范单位。
倾力倾情、久久为功。当技术帮扶升华为科学信仰的火种,希望之光便在雪域生根。在洪文英身后,温江区11批200余名援色医生接续奋斗:实施"青蓝工程"实现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100%,开展"巡回义诊"打破牧区"小病拖、大病扛"旧习,推动牧民从"算日子看病"向主动参与体检的转变,"关爱草原母亲行动"更筑起高原生育保护网,为生命保驾护航。(张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