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崇州:计划到2027年,建设产业生态完善的“天空之城”

2025年05月15日17:0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以航天器AI增材制造集聚航空产业,以全国首个民企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撬动15亿元产值规模,以“链式突破”姿态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品牌优势……当前,作为成都建圈强链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州正在依托优良的空域资源、完善的园区配套,加快链主企业、尖端项目、核心产业的引进与培育,通过深入推进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链“立园满园”,计划到2027年,建设产业生态完善的“天空之城”。

5月14日,作为今年新落户崇州的链主型企业,由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XSD-32”号计算卫星,被命名为“崇州号”,顺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低空产业,已被文旅带火的IP

今年“五一”小长假,位于崇州的豪芸通用航空飞行基地内,来体验空中观景线路及高空跳伞的游客络绎不绝,单日即超过了千人的规模。从动力伞、滑翔翼等体验类的项目,再到低空跳伞、飞行课程等周期性的消费,拥有12条体验观光航线、有着“茂林镜湖+野田弥望+古镇如黛+林盘星落”景观特征的崇州,已经成为成都低空文旅的热门打卡地。

“一箭十二星”。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箭十二星”。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内,我们还将新增超5条低空观光航线,规划直飞自贡、四姑娘山等航线。”豪芸通用航空总经理鲁涛介绍。作为距离成都市中心最近的县市新城,崇州拥有广阔的低空空域资源及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航线网络,拥有四川省首批协同管理试点空域——川协1号空域,可实现与都江堰、龙泉、金堂等成都市内区域以及眉山、自贡、乐山、内江、资阳等省内城市联通。

这一切都为崇州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基础要素保障。以豪芸通用航空所在的天宫直升机场为例,A2类通航机场的标准,具有动力三角翼驾驶员培训、运动驾驶员培训、直升机私用驾驶员培训等5个培训资质,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无人机飞行资质培训基地,月均培训1000人次以上。

此外,借助成都“跨区域合作”的战略布局,崇州与青羊区结对联动发展,两地共同推动航空产业链跨区域布局,形成了“总部研发在青羊、生产转化在崇州”的产业发展联动新格局。拥有大量低空制造承载空间、航空材料及零部件制造加速集聚的崇州,已经打造了11.4平方公里的青崇结对联动合作区,其中青崇航空科技产业园核心起步区面积达2.1平方公里,可保障重点航空产业项目快建设、快投用。

截至目前,崇州已落地鸿源航空、中发天信等产业化项目,培育飞行运动村、北大农林植保等“低空+”场景。航空低空产业在崇州正蓄势“起飞”。

航空产业,已被项目盘活的“生态”

今年一季度,崇州在青崇航空科技产业园举行了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暨2025年重点项目现场推进活动。现场,总投资89.5亿元的7个重点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标志着“天空之城”正以“链式突破”的姿态,向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发起冲刺。

这一批新入驻崇州航天产业生态圈的企业,涵盖孵化、研发、中试、制造、检测检验等航空低空多个环节,包括了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新材料研发制造、航空工艺及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豪芸通用航空飞行基地。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豪芸通用航空飞行基地。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其中的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计划在园区内投建航空新材料工艺装备中试赋能验证中心,涵盖国家级CNAS检测评价、航空新材料工业母机制造与验证、机器人化装备制造与验证、产学研合作交流、国产工业软件验证赋能、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工艺及装备展示与发布等七大功能,并以此打造国家级航空新材料工艺装备中试验证平台。通过中试平台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形成项目孵化和产业转化的航空新材料和装备产业集群,建设西部能级最高的航空新材料和航空工艺装备产业基地。

在此之前,借助总部搬迁的有利契机,崇州引进的中发天信轻型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已经以“3个月完成从拿地到开工”的“成都速度”超预期推进。总投资22.5亿元,将建成全国首个民营企业自主研制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投运后可满足军民航适航的全部17项测试内容——这无疑带来了下游生态圈相关企业的关注与投资。

中发天信(四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鹏表示,“崇州研发生产基地从项目选址到开工建设仅用了3个月时间,相关部门在项目用地、用工、用电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此外,还组织协调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与我们对接,相当于把发展的‘热豆腐’端到了我们手里。”

按照产业的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一款航空发动机从研发到最终定型最少需要3000小时的高空实验,但由于相关实验资源较为稀缺,以往下游的企业只能被动等待。而崇州的高空模拟试验平台建成后,将直接助推研发“加速度”。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后,这一项目将实现年产各类轻型航空发动机500台、产值约15亿元。

航天产业,正待链主启发的“未来”

此次发射计算卫星的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围国家“探月工程”载人月球车研制任务,更是其中唯一入围民营卫星制造企业。目前,公司已形成覆盖500公斤以下各型号AI卫星的“造管用”能力。

此次“一箭十二星”发射的首发星座12颗计算卫星,采用的正是国星宇航自研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除配套了国星宇航自研的AI载荷外,还搭载了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实现了“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每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具备太空计算、太空互联能力,组网后将形成全球最强的太空计算能力。

中发天信(四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效果图。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发天信(四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效果图。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而随着国星宇航启动与崇州的项目合作,崇州也将形成以“商业航天科技+高空航空制造+低空装备应用”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带来更多的产业可能。

目前,崇州已开始探索“以商招商”模式,依托国星宇航等链主企业,招引航空航天等生态企业入驻,加速为“天空之城”蓄能、造势。

青崇航空科技产业园,又有新亮点、新内容。(张越)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